跨越山水歷艱辛,一腔熱血撒邊疆。近日,中宣部發布“最美支邊人物”先進事跡,他們中有教師、醫生、干部、警察、律師……他們職業不同,但初心相向,他們將理想抱負融入邊疆發展,把困難險阻當成進步階梯,使“幸福”的春風吹遍邊疆角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期,廣大年輕干部要向“最美支邊人”學習,扎根基層,奉獻青春。
遠離安逸,勇于擔當,投身基層“無邊疆”。“我不留在上海,我就是要去柳州。”建國初期,年僅20歲的楊冠淼就作出了投身基層、支援邊疆的人生抉擇。不只如此,一代代“支邊人”,放棄本有的安逸與舒適,走進皚皚雪山,挺進祖國邊疆,在惡劣的環境中興事創業,在貧瘠的土地上耕耘付出,譜寫了一曲曲奮斗基層的青春贊歌。基層有疆域,擔當無邊疆。作為年輕干部,我們要以舍我其誰的精神、青春奮斗的姿態,甘做基層建設者,不做不愿擔當、拒絕提拔的“無憂干部”,甘于奉獻、品味收獲,以青春之我投身基層建設。
以心換心,真情奉獻,融入基層“一家親”。“手握久了,話就多了,心近了,大家也就越來越親了。”“支邊人”把邊疆百姓當親人,捐款幫助無錢治病的維吾爾族小姑娘,向當地人傳授養兔經驗,幫助貧困家庭孩子走進課堂……一個個感人的故事,道不盡的是為民情懷。無論任職于哪,年輕干部一定要弄清楚“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做事不務虛,做官不忘本,能與群眾說得上話、交得上心、幫得上忙,把為民情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恪盡職守,改貌換顏,躬身基層“出實績”。“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從推進醫院改革、大力改善醫療條件的院長劉云軍,到打造梯隊培養機制、強化師資力量的副校長傅欣,再到深入一線搞調研、發展鹵蟲卵產業鼓足“錢包”的常務副縣長梁楠郁。“最美支邊人”用樸實無華的有力之為,在自身崗位、領域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身處新時代,年輕干部更是要學習這種默默耕耘、勇于改變的實干精神,在一方扎下根、撲下身,了解地方實情,尋求發展途徑,貢獻自身力量,努力讓一方發展改貌換新顏。
(連云港市贛榆區沙河鎮王東升,首發于中國江蘇網組工e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