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敏的短文《一棵核桃樹》,我讀了10多年,每讀一遍都會由衷感慨,當年沒有白讀它。這棵核桃樹在沒有結果之前,曾被不同的人根據其葉、其花、其形而認為是棗樹、李樹或者櫻桃樹,而最終它戰(zhàn)勝了風吹雨打,用一枚小小的果實證明了自己的真實身份。
這篇文章,讓我讀懂了“果實”的重要性。10多年前,在我工作尚未定型時,別人常常熱心地引導“你應當干這個”“你不妨這么干”,而我的內心往往糾結不前,徘徊不定。這時,我遇見了《一棵核桃樹》,并暗下決心,要用“果實”來證明自己。此后,我堅持自學,大概一年半以后,我寫的小文章發(fā)表在報紙上,別人因此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我”。我也在內心堅定信念,要像“核桃樹”那樣不畏風雨,奉獻果實。
我用實踐證明了“一棵核桃樹”,不僅僅是樹的生長經歷,也是人的成長縮影。越是在風吹雨打的時候,越是在花朵飄零的時候,我們都要學會堅持,哪怕只結出一枚小小的果實。我經常跟身邊的年輕干部講我讀過的這篇文章,也講我的成長故事,無非是勉勵和激勵他們找準方向、結出果實、業(yè)有所成。因為一枚小小的果實,能最簡單也最有力地證明“我是誰”,同時也見證成長,見證堅守,更見證價值。
“果實”見證成長。生命充滿著太多的相似性,而生長卻充滿著太多的不確定性。樹是如此,人更是如此。一棵核桃樹,在沒有結果之前,像棗樹,像李樹,像櫻桃樹,太正常不過。而年輕干部成長成才的過程,也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在“結果”之前,在別人眼里,你有可能不是你,你也許只是像誰誰誰。這就啟示我們,無論是在基層歷練,還是進機關打磨,或者到企業(yè)奮斗,都不可能立竿見影,而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才能水到渠成。“果實”見證成長,直到你歷經風雨,結出了一枚果實,別人才會對你有一個全新的認知,才不至于一而再、再而三地張冠李戴誤會你,甚至小看你。
“果實”見證堅守。風吹雨打,多少繁華不再,但總有一朵花能堅守枝頭,結出果實。這果實,就是不畏風雨、戰(zhàn)勝困難的最好見證。年輕干部在成長中,也會遇到挫折、坎坷,甚至逆境、失敗。但無論身處何地,要戰(zhàn)勝困難首先要戰(zhàn)勝自己。經歷風雨,內心才能安寧。我們不是非常喜歡蘇東坡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詞句嗎?那么,我們不妨像蘇東坡那樣涵養(yǎng)被一貶再貶卻仍然堅守為官坦蕩、為文瀟灑的美德和品格。年輕干部應當接受風吹雨打的洗禮和鍛煉,自覺堅持本色堅守崗位,不斷砥礪品格負重前行。唯如此,才有可能結出一枚小小的果實來。
“果實”見證價值。果實不僅僅是果樹的精華,也是天地風雨的醞釀與結晶。生存在同樣環(huán)境中的樹,尤其在經歷大寒大暑、大旱大澇之后,那枚小小的果實才會格外引人注目,也格外讓人受到啟發(fā)和教益。古人常講“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我們看到樹結果實,也禁不住反問自己:我的果實在哪里?《一棵核桃樹》結尾寫道:“作為一個人,你必須奉獻出自己的果實,否則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會真正認識你”。這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也鞭策著我。10多年來,一讀到它我就不敢懈怠,也不敢馬虎,時刻想著“在平凡的歲月里,我該拿出怎樣的果實來?”
新時代新作為,年輕干部是學習的“盛果期”,也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盛果期”,注重用“果實”證明自己,必然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成果來,讓別人更清楚地認識你,欣賞你!
(連云港市海州區(qū)路南街道方文舟,首發(fā)于中國江蘇網組工e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