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來自黨校的專家在談到形式主義時深有感觸地說,反對形式主義,也要講辯證法,不能把形式與形式主義混為一談,在反對形式主義時把必要的形式也“反”掉了,這一觀點令人印象深刻。
無獨有偶。江蘇日前召開的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工作會議也提出,破除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要特別注意關注和防止三種不良傾向,其中一種就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力戒形式主義時,徹底否定形式”。這提醒我們,反對形式主義,切不可矯枉過正,陷入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鐘擺陷阱”。
形式和形式主義是兩個有一定聯系同時又截然不同的概念。內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礎,形式是事物存在的方式,任何內容都離不開一定的形式,可要是形式講究過頭,重視形式卻忽視內容,這就淪為形式主義。比如,工作記臺賬,是好形式,也是一種好習慣。但如果不管工作大小、不問有無必要都強制要求記臺賬,把記臺賬作為評判工作的主要依據,工作沒怎么做,臺賬記得很完美,這就是形式主義。為了反對形式主義,把記臺賬這種工作方式也反掉了,這就是矯枉過正。再如,考核評比是抓工作的必要手段,但如果考核評比過多過濫,不重實際內容只重考核形式,這就是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的時候把考核評比也否定掉了,這就是“鐘擺陷阱”,從一頭擺到了另外一頭,同樣不利于工作的推進。
破除形式主義,減輕基層負擔,根本目的是把基層干部從形式主義、表面文章中解放出來,引導他們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實際工作中去。為了反對形式主義,該開的會也不開、該記的臺賬也不記、該發的文也不發、該搞的考核評比也不搞,這是以一種錯誤去“改正”另一種錯誤、用一個極端去代替另一個極端,本質上都是只看形式不看內容、只看面子不看里子的表現,是不尊重實際、不能實事求是的表現。形式主義與徹底否定形式,是“鐘擺效應”的兩個“擺極”,其中的任何一個都對工作有百害而無一益。
今年4月,江蘇專門出臺文件,從6個方面提出了20條破除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的措施,定向“爆破”著力化解文件過多過濫、冗長空洞,會議層層召開、跑會陪會,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過度留痕等突出問題,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同時也存在各地進展不平衡等不足。其中一個表現就是有的地方片面地把反對形式主義理解為任何形式都不要了,以至于縮手縮腳,該開的會也不敢開,該開展的工作也不敢開展。破除這種現象,一方面要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擔當精神,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另一方面要跳出“鐘擺陷阱”,辯證看待形式與形式主義的聯系和區別,準確領會有關政策,扎實推進有關部署,切實做好基層減負各項工作。
針對破除基層形式主義、減輕基層負擔工作存在的誤區,江蘇旗幟鮮明地提出,力戒形式主義并不是徹底否定形式,工作中必須要開的會還是要開,必須要發的文還是要發,必須管的事情還是要管,必須追的責還是要追。同時特別強調:“要堅決避免以減負為名,隨意減責任、降標準,為庸碌無為者行方便、為懶政怠政現象開口子。”這一表態擲地有聲,極具現實針對性。的確,減負是為了推動工作,減負不能“減責”,更不能“降質”。當前,越是工作引向深入,越要防止機械片面,防止將反形式主義簡單化、表面化、淺層化、極端化,稀里糊涂掉入“鐘擺陷阱”而難以自拔。
(劉慶傳 交匯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