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江畔音樂會、青年人才特色服務市集、潮流美食地圖……一場主題為“人才‘鎮興’·青睞京口”的青年人才城市體驗活動,近日在京口區掀起青春熱潮。這是京口區精心打造青年人才“引、育、留”全鏈條場景的生動縮影。近年來,京口區聚焦青年人才需求,著力構建“創業就業有政策、成長成才有平臺、城市生活有溫度”的青年友好生態,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青”動能。
構建產才融合的青年適配性。京口區著力解決由學到產轉變“痛點”,利用政策紅利與產業勢能的深度綁定綜合塑造“引才磁場”,不斷增加青年人才的“城市點擊量”。金山英才·“金鳳凰”專項的升級,使得政策扶持向青年群體顯著傾斜50%;大學生“聚鎮”計劃、青年人才“歸雁”計劃用真金白銀引才留才,去年以來為7800余人次高校畢業生發放生活、租房補貼等超1700萬元。走進高校、帶來企業,京口區持續打造產才“熱搜鏈接”。京口區走出鎮江,在山東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等高校設立招才引智“鎮江日”專場,舉辦雙選會、“歸雁”聯誼等活動7場;組織現代造船、天海特種裝備等43家重點企業,高頻次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等高校開展“校招直通車”30場,釋放崗位2400余個,同比增長30%。通過雙向奔赴,產才融合的“信息壁壘”逐步消除。
強化成長成才的交互體驗性。京口區重點疏通青年人才成長“堵點”,通過深化校企協同開發多元實踐場景構建全方位的孵化生態,為青春賦能“充電續航”。聯動江蘇大學等駐區高校,壯大數字經濟人才學院、大禹山數字文創產業學院等平臺,打造沉浸式“產業課堂”。今年以來,新增產業學徒30余名,培訓數字經濟人才160余人次。圍繞人才就業的實踐需求,上半年開設青年崗前培訓7班次、創業培訓10班次,累計為660名青年人才“技能加碼”。依托微軟創新中心、華為數字聯合創新中心等前沿“體驗場”,為高校教師開展AI等熱門領域培訓2場次,賦能師資力量。開發新東方、晟茂財稅等見習基地,釋放見習崗位676個,新增青年就業見習270人。與紅豆商圈深度合作,打造大學生實踐實習基地及十余個企業聯系點,常態化提供實習就業“盲盒”,打通學用轉化“最后一公里”。
塑造多元服務的空間精微性。京口區持續保障多元化生活需求“難點”,精心營造活力社群與品質空間,打造青年向往的“樂活之城”。開展城市地標“煥新”,升級蘇寧人才友好街區,變身青年“潮聚地”,舉辦招聘、培訓、文化休閑等活動30余場,吸引超5000青年人才“打卡”。打造青春文化“新IP”,構建“政府引領+校園藝術+群文隊伍”的文化服務生態,打造江蘇大學“流印光年”音樂會、蘇寧let’s音樂節、鎮好青年文化季等系列“音浪現場”。鏈接社群交流“紐帶”,圍繞青年社交拓展需求,舉辦主題聯誼12場次。創新開辦“京小青”青年夜校,構建“2+2+N”學習矩陣,開設羽毛球、美妝、古琴等“技能盲盒”200余場次,服務超2000人次,成為青年拓展興趣圈層的“社交貨幣”和心靈歸屬地。
從“引才磁場”到“留才樂活圈”,京口區正通過精心設計的多維場景,構建起青年人才“近悅遠來、加速成長、安心樂居”的生態閉環。一幅青年與城市“雙向奔赴、互相成就”的生動畫卷,正在京口徐徐展開。
(薛誠 朱逸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