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海安市將博士后隊伍建設作為吸引集聚高層次人才的關鍵抓手,著力打造平臺聚才、育才、留才,構建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博士后創新生態,加快推動全市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立足產業建強平臺。圍繞“兩高三新、五群十鏈”現代產業集群自主創新需求,梯度引導38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等企業設立博士后工作站,打造“一鏈一站”創新平臺矩陣。依托海安開發區、海安高新區兩個國家級區域性博士后工作總站,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將總站博士后創新資源惠及不具設站資格的中小型高科技企業,形成人才集中、資源共享、管建共促的良性機制。目前,全市共建有省級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9家。
聚焦產業引聚人才。定期走訪重點產業鏈企業,精準摸排產業技術瓶頸與博士后人才需求,繪制“需求圖譜”,“按圖索驥”鎖定重點引才高校院所。每年開展高校“海安日”、高校院所行等系列活動10余場,暢通與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等知名高校院所的人才輸送渠道,推動各設站企業積極招引博士后。目前,全市累計進站博士后59人,其中95%以上集聚于現代產業集群。探索構建“企業出題、博士后破題”的培養模式,引導在站博士后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卡脖子”技術難題協同攻關,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據統計,設站以來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計創造經濟效益49.7億元、利潤4.75億元。
面向需求健全服務。錨定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目標,出臺“人才強市30條”,持續加碼博士后生活津貼,增設創新項目支持資助,投入真金白銀激勵博士后牽頭科創項目、完成成果轉化,近三年累計兌現各類補助獎勵超600萬元。組建市人才學會和青年科技人才服務聯盟,緊密聯動在海高校院所產業研究院,精準服務課題申報、揭榜掛帥等關鍵環節,助力博士后結出項目碩果。2024年,全市成功獲批國家級博士后科研項目6項。系統優化博士后服務保障體系,開發上線人才綜合服務平臺,推出并落實青年驛站免費住、人才公寓低價租、商品住房補貼買等系列安居措施,有效促進博士后安居樂業。
(陳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