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養殖設備和運輸流程進行了智能化升級,采用鋼結構重力式網箱內嵌HDPE小網箱的分區試養模式,實現綠鰭馬面鲀陸海接力養殖。”在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海盟共贏 榆您同行”海洋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第二次會議上,企業代表與院校專家的深度交流,正是贛榆區海洋產業引才聚智、創新發展的生動縮影。
贛榆區臨海而建、逐海而生,45.71公里黃金海岸線貫穿南北,海洋資源優勢凸顯。近年來,贛榆區實施“藍色港灣”人才強區行動,通過建設海洋產業科研創新中心,創新引才模式、優化服務生態,著力構建“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的發展格局,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聚焦海洋產業發展人才需求,建設集人才招引、技術研發、資源共享等33項服務于一體的海洋產業科研創新中心。通過延伸產業鏈、解構技術鏈等方式,繪制“人才需求地圖”,首期引入7家人才服務機構,優化“企業紓困+科研共享+人才培養”一體化服務模式,輻射服務高新技術企業86家,有效夯實涉海企業基礎研究、產業研發和成果轉化基礎。
以海洋產業科研創新中心為載體,組建海洋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吸納江蘇徐淮地區連云港農業科學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食品加工與健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等43家科研機構、單位,形成“政府+科研院所+專家團隊”多元融合引才格局。實施“向海而興·人才涌流”海洋人才集聚行動,舉辦海洋產業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40余場,收錄200名海洋人才入庫管理,柔性引進100余名人才深耕海洋產業發展,海洋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
迭代升級“智匯贛榆 人才強區”4.0版人才政策,出臺海洋產業人才支持專項,設立海洋產業科研創新中心“專班+專窗+專網”,為人才提供創業支持、生活服務。發揮中心人才集聚、技術集成、資源集合優勢,建立“企需才到、才求企應”雙向互利機制,推動15家企業需求與10所高校、科研院所學術資源精準匹配,推動科技“外援”深入涉海企業,提升海洋產業創新集群核心競爭力。
(張詩婉 楊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