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0-24時,黃石市新增新冠肺炎病例0例,在院治療病例僅剩17例。黃石疫情防控形勢取得階段性成效,但這些天,江蘇援黃醫療隊隊員張衛紅依然很忙。作為感控專家,她和同事一面為黃石打造“清潔醫院”,確保恢復正常診療服務后的群眾安全而過細篩查;一面從當地疫情防控過程中總結經驗,結合黃石醫院發展特點,為當地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院感”隊伍。
院感這一關必須靠前守住
院感防控關系到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與患者更與醫務人員的健康息息相關,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環。“這一關必須守住。”張衛紅說。
江蘇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魯翔表示,新冠肺炎這樣的呼吸道傳染病本就是院內感染高發的病種,既要治好存量病人,更要對增量病人的產生予以高度重視。
增量病人,很重要的“來源”是醫生被患者感染以及病人在醫院交叉感染。如果不予以控制,病人將“治不勝治”。基于對這一問題的重視,江蘇援黃醫療隊2月10日組建時,主動對隊伍構成作出調整,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程科萍作為唯一感控專家加入隊伍。魯翔評價說,這一決定起到很大作用。
盡管江蘇醫務人員來援時,黃石當地在院病人正處于高峰,但感控培訓仍被作為“當務之急”之一,扎扎實實抓了下來。有著20多年院感工作經驗的程科萍,通過為“種子選手”做防護培訓的方式,盡可能廣泛地傳授防控技能。2月14日進病房前,每天早8點到晚10點,程科萍對所有要進入疫區的醫務人員進行防護用品的穿、脫、消毒等方面的培訓,并現場進行嚴格考核。此后第二批增援的江蘇醫務人員到黃石后,次日的重頭工作,仍然是參加培訓和考試。
院感管理每個細節都不放過
醫療隊“零感染”,不僅在于個人防護到位,更在于他們所處工作環境是安全的。
2月20日,多次請戰的張衛紅率領江蘇大學附屬醫院醫生邢虎和江蘇省人民醫院醫師李占結抵達黃石,組成黃石“院感組”,對整個黃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行指導。
2月21日-23日,院感組一行3人實地走訪黃石市區多家醫院,現場摸排發熱患者的就診和轉運流程,發熱門診、留觀病房、隔離病區建筑布局及運行管理,相關環境的清潔消毒方法,醫務人員防護,醫療廢物處置等。
在江蘇感控專家眼中,當地醫院感染管理有一些薄弱環節。比如,醫療垃圾處理不規范;有的病人在隔離病房之間“串門”;有的雖有物理隔離,規則落實卻失之于松;黃石當地院感組織架構不健全,人員配備亟待充實……“從面到點,他們跑過的地方超過我們任何一個人。”魯翔這樣形容院感醫生的忙碌。
當地“補課”熱情很高。2月24日上午,張衛紅在黃石主講一堂院感課。課程結束后,黃石當地幾位院長將張衛紅團團圍住請她“答疑”。她結合調研,拿出一份院感防控建議,當地也高度重視,想方設法落實。這些天來,當地對感控建議從一開始的不太理解,很快轉變為主動配合,執行力很強。
留下一支能打硬仗的感控隊伍
黃石市在院病人持續走低,不少“兵力”被騰出,江蘇醫療隊將院感作為進一步主抓重點進行部署。
3月5日,江蘇援黃醫療隊抽調40人成立基層指導組。“我們把戰場從黃石市5家定點醫院,擴展到市區15家定點發熱門診和發熱留觀醫院。”魯翔說,這樣,江蘇感控團隊的工作更忙了。不停走訪調查,張衛紅和團隊成員用腳步丈量黃石市各級醫療機構,給當地提交很多建議意見。
目前,黃石多家醫院陸續恢復門診。張衛紅建議,守住“門”很重要,所有門急診患者均應通過預檢、分診、二次體溫測量和詳細病史采集后,方能掛號就診。所有新入院患者入院前應進行血常規和胸部CT篩查,手術患者原則上應進行新冠肺炎核酸檢測。收治普通患者的醫院要把控好住院樓大門這道關,病區要嚴格醫務人員、陪護人員健康監測及感染報告。
近期,張衛紅和團隊建立網上培訓平臺,幫助當地各家醫院培養院感人才。他們制作全員全院培訓的方案,當地要求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全員參加培訓,各縣(市)區醫療機構也要全員培訓,黃石市衛生健康委還將對培訓情況進行抽查。張衛紅說,希望通過這些努力留下一些江蘇的工作理念、模式和機制,“我們也正在努力,讓黃石的院感醫生到江蘇進修培訓,帶動黃石院感隊伍發展。”
(陳月飛 胡安靜 蔡蘊琦 萬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