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下午2點,武漢市體育中心方艙醫院8號門外,陳旭鋒和“戰友”們幫助患者將一件件行李拎上大巴車,又與他們一一揮手道別。當天,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101名患者康復出院。加上3月2日的113人出院,創下方艙醫院出院人數連續兩日破百的新紀錄。
陳旭鋒,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隊長、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主任醫師。火線馳援一個月來,他率領團隊參與建成武漢市第一批也是規模最大的方艙醫院——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又與第五批江蘇省援湖北醫療隊省隊會師,共同建管武漢市體育中心方艙醫院二號艙。
方艙醫院被稱作“生命之艙”。陳旭鋒帶領團隊火線創新,開創出方艙醫院建管的“江蘇模式”,成為托舉“生命之艙”的重要力量。
新課題:讓“城市客廳”變方艙醫院
3月1日,戰疫前線傳來好消息:武漢客廳方艙醫院C艙正式關閉。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是首批興建的“方艙醫院”之一,分為A、B、C三個艙,共有1461張床位,是武漢規模最大的方艙醫院。
“這說明收治的病人越來越少,出院患者越來越多,真正是‘床等人’了。”陳旭鋒清楚記得,一個月前,當他帶隊第一次進入武漢客廳時,偌大展館里只有一排排“床架”。如今,這里已是新冠肺炎輕癥患者的“生命之艙”,為武漢戰疫立下赫赫戰功。這其中,陳旭鋒率領的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功不可沒。
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是國家應急管理的重要體現,主要用來實現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2016年組建以來,多次在省內外各類突發事件中迅速出擊,保障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它是一個獨立的完整運作體系,可以在沒有基礎醫院或后方支持下展開救治工作,24小時待命,隨時出發。”陳旭鋒說。
這一次情況大不相同。2月3日,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接到國家衛健委緊急命令“支援武漢”。2月4日,陳旭鋒率隊抵達武漢才知道他們的具體任務——和其他緊急醫學救援隊一起,共同建設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方艙醫院對我們來講同樣是一個陌生概念,把方艙醫院用作傳染病救治,在全球都是首創。這是一個全新挑戰。”陳旭鋒說。
時間緊、任務重、難度高,陳旭鋒迎難而上。“武漢客廳”是一個博覽中心,分為三個廳。2月4日,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進駐后,經過實地考察,迅速成立醫療組、護理組、感控組、后勤組,與參建的武漢市中南醫院方面一一對接;2月5日,拿出系統改造方案,包括建立醫護通道、排風通道以及實施病人分區化管理,豐富病人的休閑娛樂設施設置等;2月6日,下午5點多開始收治病人,當晚收了230多名,到第二天早上8點,A艙收治614個病人,“滿艙”運行。
“隔一天早上再去看,內部全部改了個樣,包括圖書閱覽室、放映室這些娛樂活動場所都有,非常震撼。”陳旭鋒說。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建設運行管理中的很多新探索、新實踐,為之后組建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提供可借鑒的“江蘇方案”。
新速度:24小時再建一個“生命之艙”
在武漢戰場,江蘇隊屢創“奇跡”,24小時建起方艙醫院就是其中之一。創造這一“奇跡”的主角,正是陳旭鋒和他的團隊。
2月13日,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接到新“作戰命令”——轉至武漢市體育中心方艙醫院,與第五批江蘇省援湖北醫療隊省隊的300位醫護人員“會師”,共同建設運行二號艙。憑借之前建設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的經驗,“江蘇隊”立即推進架構建設、物資梳理、功能運作等建艙流程,迅速將武漢體育中心“改建”成符合國家收治標準的方艙醫院,當晚就順利收治患者,全過程不到24小時。
“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37人按照事先分配好的任務,針對醫療、護理、院感等問題,按專業專人負責的形式,確保場館改建達到傳染病防控和診治要求。”陳旭鋒表示,為了與時間賽跑,2月13日白天,在準備方艙醫院運行所需各項物資、制度和流程的同時,組織300多位醫護隊員分成10批,對出入隔離病區流程、防護裝備穿脫、病人入院出院流程、電子病歷及信息系統使用、突發應急預案等進行“空艙模擬”。方艙醫院建成投用的同時,所有醫護人員就進入實戰狀態,實現“零磨合”。僅僅兩天,二艙就收治近600名患者,迅速“滿艙”。
走進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二艙,艙內分成6個區域,每個區域約100張床位,床位上有電熱毯、棉被、棉衣,可滿足患者御寒保暖需求。此外,分布合理的功能區域,可供患者聊天、下棋、看書、讀報、看電視等,還有一塊空場,供患者做操活動。生活設施人性化,功能“簡約不簡單”。
“我們在公共區域設置消毒機,24小時不間斷進行空氣消毒。生活設施完備,全場有WIFI信號覆蓋、24小時提供熱水、設有移動衛生間等。”陳旭鋒說,有了前面的經驗,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的建設運行變得“駕輕就熟”。功能設置更加人性化,服務流程也更加標準化,方艙醫院成為讓患者依依不舍的“方艙之家”。
運行管理的高質量換來病人康復的加速度。運行半個月時間,“江蘇方艙”就迎來出院潮。3月2日、3日連續兩天出院人數破百。每一位患者出艙時,陳旭鋒和他的“戰友”們都會組織溫馨送別。一位康復人員激動地說:“江蘇的‘陳大夫’,你們就是我的‘家里人’。”
新探索:讓“方艙社區”更加溫馨健康
2月12日,一條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里跳廣場舞的視頻在朋友圈刷屏。視頻中,醫護人員和患者伴著音樂共同歡快起舞,網友稱其為“最贊廣場舞”。
方艙醫院建起來后,管理問題凸顯。很多病人進艙后普遍產生焦慮、悲觀情緒,不利于病情康復。陳旭鋒創造性地提出“這里不光是一個醫院,更是一個社區”。在他的建議下,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率先成立“病人黨小組”開展各類活動,又組建“患者醫護交流微信群”加強溝通,聽取病人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提升方艙醫院服務功能。
在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這些好做法得到推廣,進一步形成“社區化管理”的“江蘇方案”——分區化,每個區域均設有專職醫生及護士長統一管理,醫護管理、志愿服務和患者治療三者相互配合;網絡化,通過微信群溝通、面對面心理疏導、重點問題公開講座等方式,全方位了解患者身心治療的需求;社區化,營造社區氛圍,根據病情及患者自身特點,針對性組織康復性活動,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問題等。
一個星期前,艙內一位59歲患者連著好幾天睡不著覺,負責該區的醫護人員發現后及時溝通,了解到這名患者的父親年屆九旬,也感染了新冠肺炎,但進艙后一直不知道老人身在何處,內心非常焦急。掌握這一情況后,陳旭鋒立即通過醫療隊工作群發布“尋人啟事”,很快找到老人在武漢市第七醫院就診,并傳回現場視頻。患者終于放了心。
“方艙醫院里收治的主要是輕癥患者,他們的情緒、心態對治療效果有著直接影響。信心就像陽光一樣重要,患者一定要有戰勝疾病的信心。”陳旭鋒說。在分區化、網絡化和社區化“三化”管理基礎上,方艙醫院又細化“五個一”的輔助治療方案——每天組織一次有氧運動,隔天一次健康宣教、推薦一本好書、每天一小時觀影,最后是康復出院時的一次溫馨送別。
“江蘇方案”打出“過硬戰果”。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二艙開艙至今,累計治愈出院418人,艙內現只剩下87名患者,預計很快將全部出院。根據安排部署,這里有可能接受其他地方轉來的病人,成為武漢市最后休艙的兩個方艙醫院之一。
“堅持到底,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陳旭鋒堅定地說,這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的職責所在,更是江蘇白衣戰士的使命擔當。
(黃建偉 王世停 王 拓 王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