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載崢嶸歲月,七十年風雨兼程。七十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令人矚目的發展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傳奇,讓這片干事創業的熱土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2010年,黨中央安排江蘇省新增對口支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阿合奇縣、烏恰縣。截至目前,江蘇累計選派五批1139名干部人才來到帕米爾高原,與克州各族干部群眾攜手奮斗。15年來,江蘇緊扣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堅持“系統援疆、精準援疆、創新援疆”理念,先后投入近70億元援疆資金,實施援疆項目1000余個,奮力推動援克工作始終走在前列,在“十四五”對口支援新疆績效綜合考核評價中綜合績效為第一等次,為克州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江蘇動力”,并在產業造血、民生提質、文化潤心等方面書寫了動人的“蘇克情緣”。
民生提質共享幸福好生活
“96.6%!”今年高考成績揭榜時,江蘇援建的克州二中(克州江蘇實驗中學)教室里洋溢著喜悅的氣氛:2025年克州二中本科上線率又創新高。而在2021年,這一數字僅為46.9%。
跨越式發展的背后,是江蘇“組團式”教育援疆教師團隊歷時數年的精準攻堅。近5年來,江蘇累計選派585名優秀教師組團支援克州8所學校。依托10個“蘇老師工作站”,65個名師、教學能手工作室先后成立。為促進教師團隊整體提質,蘇克兩地通過“青藍工程”師徒結對800余人次,其間,江蘇援克教師指導的200余名本地教師獲獎。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江蘇援克力量支持下,克州高等教育也迎來了歷史性突破。江蘇投入3570萬元、選派12名教師助力新疆天山職業技術大學(克州校區)建設,并協調江蘇13所優質高校完善“校包系”援建機制。在“蘇克聯訓”機制下,該校獲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總決賽銅獎等多個技能大賽獎項。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除了教育,醫療同樣十分關鍵。
為救治燒傷兒童,從自己腿上取下13塊郵票大小的皮膚組織進行植皮;50年來,先后為危重病人輸血30多次……烏恰縣人民醫院名譽院長吳登云,從江蘇揚州來到西部邊陲,兢兢業業治病救人50多年,被當地牧民親切地稱作“白衣圣人”,受到各族干部群眾的愛戴。
與吳登云一樣,許多江蘇醫療人才前赴后繼奔向這片土地。僅“十四五”期間,江蘇就有168名醫生支援克州公共衛生事業,協助開展手術項目176項、填補醫療技術空白113項;由援疆資金兜底推出的“潤心計劃”項目,成功救治1589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江蘇醫療大巴扎”義診惠及群眾5萬余人次。
為了給克州醫療衛生事業打造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十四五”期間,江蘇先后推動2個院士工作站、“江蘇省研究生工作站”落戶克州人民醫院,首批9名醫學碩士研究生畢業,開創了本地研究生培養先河。2018年8月,為加強柯爾克孜民族醫藥文化建設,克州與江蘇省臨床醫學研究院共同創建柯爾克孜民族醫藥研究院,為柯爾克孜民族醫藥的科學發展搭建研究平臺。
文化潤疆同心共筑中國夢
7月13日晚,阿圖什市足球公園焰火騰空、燈光璀璨。
當晚,瑪納斯國際文化旅游節開幕式上,瑪納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江努日·圖日干巴依高亢的歌聲響徹舞臺上空。平時,他常帶著團隊在江蘇援疆支持建設的烏恰縣融媒體中心非遺工作室排練。“我唱《瑪納斯》半個多世紀,現在還收了40名徒弟。”他說。
樹高千尺有根,水流萬里有源。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瑪納斯》傳唱千年,在新時代更有新風采。聚焦文化潤疆,江蘇先后投入資金1200萬元,對《瑪納斯》進行搶救性保護與開發,創排歌舞劇赴北京、南京等地展演,累計超2億人次線上觀演。克州歌舞團在江蘇支持下組建“瑪納斯組合”搖滾電聲樂隊,并順利亮相江蘇南京舉辦的咪豆音樂節,實現克州國有院團走向市場化商演“0”到“1”的突破。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15年來,在江蘇省的大力支持下,一座座文化設施在克州拔地而起:投入2100萬元建成800平方米演播大廳,結束當地無大型演播廳的歷史;協調援疆資金1100萬元建設和升級克州博物館,累計25萬人次進館參觀;在克州實驗小學建成南疆首座包含圖書、朗讀亭、掃碼聽書、耳機森林等多功能的“智慧森林”數字圖書館;在克州掛牌“祁智工作室”,形成名家名師定期來克交流機制。
文化潤物細無聲。隨著蘇克兩地文化交流不斷密集,新疆大型音舞詩畫《掀起你的蓋頭來——新疆是個好地方》赴江蘇展演,江蘇經典舞劇《記憶深處》在烏魯木齊展演,蘇克合作出版的《我愛克州》系列繪本入選“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增補項目。“文明克州”讀書節、蘇克文明實踐交流等活動漸次開展,讓克州現代文明氛圍愈加濃厚。
今年夏天,43名克州親子家庭成員組成青少年江蘇“書香之旅”親子研學團,奔赴南京中山陵、蘇州周莊古鎮、江蘇書展等地近距離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多重魅力。當“少年強則中國強”的瑯瑯誦讀聲回蕩在中山陵青松翠柏間,過往游客紛紛駐足致意,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此刻無比具象。可以預見,這條路將越走越寬:以文化為紐帶,江蘇仍將攜手克州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既保留民族特色,又融入中華文化大家庭,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力量。
親如一家織就民族團結“江南繡”
中國克州與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有1133.7公里的邊境線,是名副其實的“邊防大州”。“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布茹瑪汗·毛勒朵護邊期間親手刻下無數塊“中國石”的故事在這里廣為流傳。
中華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鑄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必將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實現。10余年來,在江蘇省的大力支持與幫扶下,烏恰縣實施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項目65個,其中重點圍繞布茹瑪汗事跡建設愛國戍邊館,并在今年4月確定其為常州與烏恰交往交流交融示范點。如今,館中同時陳列著布茹瑪汗的“中國石”與江蘇連云港灌云縣開山島的“中國石”。布茹瑪汗說:“王繼才、王仕花守的是海上的邊境,我守的是陸上的邊境,我們的心是一樣的,守的是祖國的江山。”
不僅有雙向互動,更有攜手并進。15年來,蘇克兩地早已達成共識:打造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本地人才隊伍,才能為新疆發展注入持續動力。“十四五”期間,376名克州干部人才赴蘇掛職學習,8271名干部人才赴蘇參加培訓,“送學克州”、線上培訓等方式助力培訓受援地各類人員7萬人次。針對克州需求,江蘇設立3個院士工作站,推動21個人才工作站提檔升級,柔性引進182名急需緊缺人才,涵蓋138名“兩院院士”“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等的專家庫也順利建立,圍繞克州發展關鍵問題把脈問診、建言獻策。
十五載緊密相連,一座跨越東西部、連接各民族的心靈之橋搭建在蘇克之間。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江蘇支持克州在村、社區、學校等基層單位嵌入“石榴籽家園”等35個民族團結服務陣地,36個蘇南地區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結對幫扶克州30個鄉鎮96個村,“西極英模”“青少年手拉手”“巾幗行動”等項目依次實施。711名克州基層工作者和“最美家庭”代表先后赴江蘇學習,江蘇企業吸納克州就業動態人數超千人,雙方在創業就業的新時代奮斗路上寫下民族團結最動人的詩篇。
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新疆人民正用汗水和智慧繼續譜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與此同時,越來越多江蘇援疆干部人才,從前人手里接過援疆的接力棒,與克州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用實際行動在帕米爾高原上樹起一座座民族團結進步的豐碑。克州黨委副書記、江蘇省對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揮部總指揮蔣同進表示,江蘇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持續深化“組團式”援疆模式,推動援疆工作從“單向輸血”向“協同共贏”升級,為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美麗新疆貢獻江蘇智慧和力量。
(溫彤 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