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為期三周的2025年丹陽市第三期市管干部專題進修班進入尾聲,47位進修學員正分組對丹陽在產業發展、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方面的課題開展實地調研,最終將形成可供參考的調研報告。“通過廣泛調研,不僅讓我更加了解當前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也為接下來的工作明確了方向。”參訓學員、丹陽市統計局副局長李晨說。
當前,丹陽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丹陽抓好“關鍵少數”,聚焦干部能力現代化建設,丹陽市委組織部會同丹陽市委黨校創新開展全市干部培訓工作,通過系統性、實戰化培訓,著力打造一支懂產業、通科技、善治理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為丹陽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精準施策,培訓體系與發展需求同頻共振
實體經濟一直是丹陽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特色、最強底氣。圍繞產業強市、創新驅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方面,丹陽的干部培訓體系由理論教育、黨性教育、考察學習、能力提升四大模塊組成。
今年以來,丹陽已成功舉辦三期市管干部專題培訓。培訓開始前,丹陽市委組織部門共收集48個部門、12個鎮(街道)的培訓需求126條,精準把握干部在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方面的能力短板。同時,對所有市管干部培訓情況進行全面摸底,結合實際在全年分三組進行培訓。
培訓過程中,丹陽先后邀請60位高校學者、行業專家等組成師資團隊,確保課程內容既接天線又接地氣。同時,對于經濟部門、科技戰線、鄉鎮基層等不同領域的干部,進修班通過開展“小班化”“定制化”培訓,實現“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
創新實踐,多元教學模式激發培訓效能
“培訓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以小組為單位的實地調研,形成調研報告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完善報告的過程也增加了團隊凝聚力。”第二期進修班學員、丹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鄒晴說。
丹陽的干部培訓突破傳統培訓模式,創新構建“四位一體”教學體系:案例教學深度啟智,每期培訓均精選數十個實際案例,包括產業數字化轉型、產業集群培育等內容,通過案例解析方式,提升干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地觀摩開闊視野,組織學員赴南通、蘇州等地學習,重點考察產業創新集群建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數字經濟培育等經驗;一線調研錘煉本領,創新“培訓+調研+決策”模式,組織學員深入重點企業、鄉村一線開展實地調研,形成調研報告。
《丹陽文旅破局出圈的路徑思考》《關于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的調研報告》《珥陵鎮聯合體黨委賦能鄉村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與深化路徑調研報告》……一篇篇數據詳實、路徑清晰的調研報告,不僅凝結了學員們的努力,也為丹陽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不少操作性較強的對策建議。
學以致用,成果轉化釋放發展新動能
“在南通開展的鄉村文旅調研讓我受益匪淺,我們在農文旅融合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丹陽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聶晴表示,培訓結束后,自己很快投入到了農文旅融合的相關工作中。今年以來,丹陽搶抓“蘇超”和丹陽首屆“村BA”等賽事熱度,大力推進“共富片區”民生項目,推出多條鄉村特色旅游線路,農文旅融合工作邁上新臺階。
每一期緊貼地氣、緊靠實際的培訓,讓學員在調研考察過程中帶著問題看、奔著解題想,在參考借鑒經驗做法的同時,總結心得、提煉思路,有力提升了學員創新攻堅的能力本領。“服務大局、助力攻堅,這既是領導干部培訓的出發點,也是檢驗培訓成效的客觀標準。”丹陽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傅輝表示。
能力提升帶來新氣象。參訓干部普遍表示:“通過培訓,不僅提升了專業能力,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用系統性思維、創新性方法破解發展難題。”
丹陽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表示,下一步將不斷完善干部教育培訓體系,建立長效化機制,持續推動學習成果向實踐效能轉化,為丹陽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組織保障和智力支撐。
(黃灝 楊云騰 劉偉 朱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