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蘇韻伊情·南通非遺進伊犁”活動在伊犁州博物館啟動。江蘇南通非遺傳承人與新疆民間藝術家同臺展演,現場聲聲“亞克西”贊出群眾歡悅心聲。
“亞克西”在維吾爾語中意為“很棒”。連日來,記者在南通對口援疆的伊寧縣采訪,從園區企業、學校醫院到農家小院,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南通,亞克西”!
聲聲“亞克西”,滿滿“通伊情”。南通第十一批援疆工作組進駐伊寧以來,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堅持“干字當頭”,發揮“江海優勢”,聚力把南通援派工作打造成為推動發展的工程、民族團結的工程、凝聚人心的工程。
“南通紡”旺了“新疆棉”
“來,家人們,先送一波福利……”8月21日晚,伊寧縣青創園內,網紅主播陳興準時開播,當地特產被粉絲“秒搶”。思楠文化傳媒公司負責人、回族小伙李博楠信心十足:“今年要沖‘萬人場’,實現百萬元利潤。”
兩年前,青創園還是一個閑置工業園區。為將資源盤活,南通援疆工作組動足了腦筋。經多次調研,他們將園區定位為中小企業孵化創業園,圍繞食品精深加工方向精準招商。僅一年,福思克制冷、杏疆好等17家企業落戶投產,江南大學、東華大學等高校成果轉化平臺入駐,園區16棟廠房僅剩下2棟——其中一棟發展特產直播電商,構建“伊寧產、南通倉、發全國”供應鏈;另一棟已納入江蘇援伊前方指揮部項目計劃,即將掛牌“蘇伊產業科技協作發展中心”。
南通是紡織之鄉又是工業名城,搞“園區經濟”輕車熟路。南通援疆團隊接續發力,把“不產棉”的伊寧縣搞成北疆紡織產業高地,令當地干部群眾刮目相看。
距青創園3公里的伊寧縣織造園,掛新F、蘇F牌照的汽車停得滿滿當當。園區首個入駐企業南通諾納紡織(新疆)公司車間里,306臺紡機晝夜轟鳴,阿克蘇等地產的優質棉在這里紡成坯布后,運往南通加工成家紡產品并銷往全球。“用工180人,八成是本地人,月平均工資7500元。”廠長周強說,南通紡織是全國標桿,項目投產后引來浙江、山東等地客商跟投,二期很快“滿園”。如今,紡織業成為伊寧縣第二大支柱產業。
“產業項目是援疆的‘生命線’。”南通援疆工作組組長、伊寧縣委副書記施張范說,立足伊寧稟賦,揚南通之所長,以項目招引促進構鏈集群,以就業導向促進富民增收,推動形成織造園一期、二期和青創園組成的“園區矩陣”。去年完成產值28.2億元,吸納本地就業5000余人,為富民興疆打牢產業基礎。
上學就報“南通班”
“伊寧孩子很幸福,家門口就能上南通名校。”新校一年建成投用的“南通速度”,讓伊寧縣南通高級中學教師王建平感嘆不已。
南通是教育之鄉,如何將優質教育資源送到邊疆是“必答題”。南通援疆工作組實施新一輪“南通班”試點改革,成立初高中“1+3”四年一貫制試點班,高中各年級均設立“南通班”及對照班,設立“通伊”教育基金獎勵優秀師生。今年,伊寧全縣有20名學生考取985高校,其中15名來自伊寧縣二中的“南通班”。
“南通班”也改變了王建平的職業生涯。他原來是伊寧縣二中的數學老師,兩年前得知要建一所南通高中,沒想到一年后便調至新校工作。走進校園,軟硬件配套齊全——所有教室安裝護眼燈,學生課椅是功能椅,教學模式都是“南通卷”……南通援疆工作組還牽頭組建區域教研聯盟,通過同課異構、“青藍結對”,將“南通經驗”復制推廣。以前,伊寧縣高分考生多選擇到伊犁州讀“好高中”。如今,“南通班”成了家門口的“金招牌”。
緊盯教育、醫療等群眾剛需,南通援疆工作組注重從“幫扶一校一院”向“引領一地”轉變。8月4日,南通大學與伊寧縣人民醫院校院合作授牌簽約。伊寧縣委書記劉仕寧說,合作不僅帶來先進的診療技術和教育理念,更是從“傳幫帶”到“共發展”的協作典范。
精心打造援疆專家“周一門診”品牌;引進新技術、新項目44項,填補伊寧縣醫療空白25項;聯合南通大學醫學院面向伊寧縣開設同等學力碩士學位研究生培訓課程……堅持引智與育人并重,“通師伊情”“通醫在伊”“通智伊才”等智力援疆名片愈發閃亮。
“好聲音”回響農家院
8月22日下午,伊寧縣愉群翁回族鄉斯拉木于孜村“文化大院”熱鬧非凡。來自南通的理論名嘴陸紅琴手持話筒站在人群中,現場宣講《同心共筑中國夢》,引發掌聲不斷。
發揮南通理論宣講高地優勢,南通援疆工作組牽線“走親”,成立“南通—伊寧理論宣講中心”,先后組建黃正平、曹榮琪、姚呈明、劉萬春、徐進、陸紅琴等一批理論武裝工作室,打造東西部縣際“理論宣講共同體”,“理論援疆”相關做法在伊犁全州推廣。
文化潤疆不是單向輸出,更有江海與河谷的“和鳴”。在伊寧街頭,孩子們圍著南通面塑看稀奇;在鄉村院落,梅庵琴音、海門山歌與《十二木卡姆》、伊犁賽乃姆相映成趣;在南通足球訓練中心,來自天山腳下的青訓“幼苗”奮力奔跑;在張謇故里,“通伊情·少年行”暑期研學營留下孩子們的歡快身影……工作組連續3年支持伊寧“村超”,“蘇超”“村超”的暖心互動在網絡上屢屢刷屏。
更多的“夢想種子”在伊犁河谷生根、發芽、開花——
伊寧縣城東南,新疆天山寶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桑田綠滿山坡。下個月,南通蠶種將在伊寧結出第一批繭,帶動周邊農戶走上增收“新絲路”。公司員工阿力米蘭·賽達合買提說:“工廠化養蠶,亞克西!”
天山北麓天鵝泉,南通援疆工作組邀請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整體規劃,連續兩年與中攝協共同舉辦天鵝泉全國攝影大賽,把“文旅熱”由春夏延到四季。當地村民說:“冬天都有游客來,亞克西!”
長期報道南通援疆工作的伊寧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再努拉說,每月甚至每周,都能看到新項目、參加新活動、看到新變化,“南通援疆,亞克西!”
(王世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