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可克達拉市產業園區的新廠房,到團場連隊的安居房;從學校醫院里的現代化設施,到職工群眾臉上的幸福笑容……無不映射出鎮江援疆的堅實足跡。在遼闊的新疆大地上,江蘇鎮江援疆力量如同一股強勁的東風,持續為兵團第四師可克達拉市注入澎湃動能。
2023年4月,鎮江市第五批援疆干部人才帶著市委市政府的囑托和全市人民的深情厚誼,奔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可克達拉市,開啟新一輪對口支援工作。兩年多時間里,援疆干部扎根邊疆、傾情奉獻,在產業援疆、民生援疆、教育醫療、人才幫扶、促進消費等多個領域精準發力,實施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援建項目,辦成一批暖民心、惠民生的實事好事,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的“鎮江力量”。
“我們將聚焦第十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提出的‘五個發力’,立足‘鎮江所能’,賦能四師所需,通過創新支援模式凝聚起發展合力,與四師干部群眾同心同向,為持續提升援疆工作綜合效益、助推第四師可克達拉市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江蘇援伊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鎮江工作組組長徐申鋒說。
產業賦能,激活發展新引擎
連日來,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兵團分區“中歐班列”鐵路專用線項目施工現場,數十臺大型機械協同作業,日均填筑路基3.25萬平方米,工程推進勢頭迅猛。
“中歐班列”鐵路專用線和車站項目得以立項實施,是鎮江援疆干部牽頭的專項工作組歷經4個多月不懈努力的成果。根據規劃,鐵路專用線將與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實現無縫對接,著力打造“前港后廠”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項目將提高運輸效率,激發產業集聚效應,為四師可克達拉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兵團分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惠康說,2024年,依托專用線優勢,兵團分區引進15個產業項目,總投資179億元。
以高質量項目推動高質量發展。鎮江市對口支援兵團四師前方工作組把重點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第四師可克達拉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引擎”和“硬支撐”,按照高質量推動產業援疆發展的思路,結合考慮師市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環境承載力,將國家級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兵團分區、可克達拉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產業援疆“主戰場”,將骨干力量、專項資金、招商資源和先進模式向園區集聚。18個團場駐團援疆干部全部深度參與單位招商引資工作,兵團分區和經開區則采用“2人小組團”援疆模式開展精準招商。2024年以來,招商小隊共外出招商近120次,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8個、總投資近300億元,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帶動就業超2000人。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8個,總投資37億元的金海生物當年簽約當年開工建設,總投資16億元的四川中雅項目當年簽約當年投產,跑出了四師“加速度”。
近期,在100萬元援疆資金的助力下,四師“工業消費名片”企業——新疆伊帕爾汗香料股份有限公司接連開展多場推介對接活動,推動當地特色產業發展與文化推廣。這筆資金不僅為當下活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更為后續發展預留了充足空間。未來,雙方還將圍繞更多項目展開合作,持續加大投入,在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發力,為企業的長遠發展筑牢根基。
秉持“輸血”“造血”相結合理念,鎮江市對口支援兵團四師前方工作組充分發揮援疆資金和干部人才作用,投入1100萬元建設產業配套設施,推動園區協作,安排400萬元推進產業合作與招商,全力助推四師產業升級與經濟發展。今年上半年,可克達拉經開區和兵團分區預計實現招商引資實物量分別為10億元和15億元,同比增長78%和104%。
緊抓新疆旅游熱,以文旅深融彰顯新疆奪目光彩。鎮江市對口支援兵團四師前方工作組創新修訂獎勵辦法,投入150萬元獎補旅行社、130萬元組織文藝展演并引入服務商推廣,開展文旅招商,助推文旅產業發展。通過推進“潤疆情”消費助農項目,建立雙向交流機制,設立150萬元補貼并結合旅游項目,助力農產品銷售。今年1—6月,第四師可克達拉市接待游客289.58萬人次,同比增長27.04%;游客花費12.20億元,同比增長24.87%。
枝葉關情,民生項目托起“穩穩的幸福”
在鎮江援疆史上單體資金投入最大的“交鑰匙”工程——可克達拉市鎮江高級中學,由援疆資金支持的新建餐廳將在今年秋季學期投入使用,新餐廳可容納800余人。與此同時,85間教工宿舍也已建成,能滿足170位教師住宿需求,切實改善教職工居住條件。
“學校原有食堂僅能容納1600人,面對在校學生2500余人的就餐壓力,我們原先只能長期實行錯峰就餐,即將投用的新餐廳分為上下兩層,能有效緩解用餐緊張局面。”可克達拉市鎮江高級中學后勤服務處主任劉恒岳介紹,目前,校方正加緊調試設備、推進明廚亮灶建設,并協調天然氣接入,全力保障學生用餐安全、便捷。
據了解,可克達拉市鎮江高級中學的餐廳、教職工宿舍及附屬設施建設項目總投資3300萬元,全部為援疆資金,總建筑面積6700平方米,地上5層,除主體建筑外,還配套建設了室外給排水、供熱、燃氣等設施,為學校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援疆資金傾力民生領域,為群眾幸福生活“加碼”。鎮江市對口支援兵團四師前方工作組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對口支援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投入援疆資金2.18億元,聚焦新疆群眾最迫切、最直接的民生需求,實施學校功能完善、基層醫療能力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整治等多個民生項目,讓援疆成果更好惠及廣大職工群眾。
改造7個團場連隊巷道、配套垃圾清掃設施,升級4個團場供熱設施,實施2個團場生活飲水工程,著力解決巷道道路、垃圾處理、供熱飲水等設施滯后問題;實施2個基層醫療衛生設施項目,改造2個基層團場幼兒園,切實提升教育醫療硬件水平……鎮江市對口支援兵團四師前方工作組堅持將80%以上的援疆資金投向基層用于民生,不斷提升當地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薪火相傳,留下技術更留下希望
7月5日,在四師總醫院“遠程智慧”診療中心,鎮江援疆醫療專家通過實時影像系統為患者聯合會診。鎮江市始終將醫療援疆放在突出位置,2024年通過“博士團”交流、“遠程智慧”診療等線上線下共建項目,結成師徒20對,開展各類學術講座、示范培訓、遠程診療22場次,培訓醫務人員1000余人次。
以智力援疆破解人才瓶頸。人才短缺是制約四師可克達拉市發展的一大瓶頸,鎮江市對口支援兵團四師前方工作組深入實施智力賦能工程,為四師可克達拉市提供高素質人才支撐。
今年,在醫療援疆工作中,鎮江市對口支援兵團四師前方工作組共安排400萬元資金,創新采用“組團式、項目式、候鳥式”模式實施醫療小援疆、“銀發醫生”、名醫工作室等項目,柔性引進骨干醫療人員與專家,助力特色科室建設。通過推進江蘇大學第四師臨床醫學院項目,結合“蘭青”結對工程強化人才培養,開展“云端天使”送醫基層活動,大力支持四師總院軟實力提升,全力打造鎮江醫療援疆品牌。
鎮江市還通過組團式教育援疆,建立前后方聯動的大教研、大幫帶體系,推動四師學校特別是基層團場學校與鎮江學校結對幫扶,促進兩地教師線上線下深入交流,使四師各學校教學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鎮江市積極推行“走出去+請進來+傳幫帶”立體培養模式,提升四師可克達拉市人才“造血”能力。“走出去”計劃累計投入援疆資金2700萬元,組織55期疆外培訓,覆蓋5000余人次黨員干部,選派2000名教師赴鎮江市研修;“請進來”計劃邀請鎮江“博士團”醫療專家7批40人次,創建3個兵團級名科室,連續3年舉辦疆內外教學周活動,推動212名骨干教師進行業務交流。
目前,鎮江市累計幫助四師可克達拉市培育專業技術人才8000余人次,有力推動了師市管理、教育、衛生、農業、科技等領域人才技能與水平的提升。
八千里路云和月,見證的不僅是鎮江與新疆跨越山河的守望相助,更是一批批援疆干部人才“舍家報國、傾情奉獻”的赤子情懷。從長江之畔到天山腳下,從產業賦能到民生改善,從“輸血”幫扶到“造血”振興,鎮江援疆的每一步都烙印著初心與擔當。
今天的可克達拉,廠房林立、書聲瑯瑯;今天的伊犁河谷,產業興旺、百姓安康。這八千里征程,沒有終點——因為每一份付出都在邊疆大地上生根發芽,每一次攜手都在民族同心圓中寫下新的注腳。正如那輪照耀兩地的明月,雖隔萬里,共此清輝;雖遠必達,山海同春。
(黃灝 李廣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