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象還可以實現大學夢,拿到淮陰工學院畢業證那天,我毫不猶豫地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今年是美團騎手李順庭來到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的第7個年頭,雖為異鄉人,但言語間是滿滿的歸屬感:“現在我既是一名外賣騎手,也是社區的紅色信息員,切實感覺到自己是這座城市的一分子?!?/span>
作為淮安市主城區,清江浦區商圈林立、樓宇眾多,現有外賣員、快遞員等新就業群體近2萬人。近些年來,清江浦區聚焦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緊扣“以心融新”理念,通過建強組織體系、優化服務保障、引導參與治理,推動新就業群體從服務對象轉變為治理力量,讓黨建暖流浸潤新就業群體,讓紅色動能激活基層治理。
織密組織網
流動黨員找到家
“黨組織主動聯系我,還邀請我加入‘e騎先鋒隊’,終于找到家了!”順豐快遞員、黨員孫凱的話道出了不少新就業群體流動黨員的心聲。
針對新就業群體黨員流動快、組織覆蓋難、管理半徑大等痛點,清江浦區組建由組織、交通、市監等19個部門參與的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專班,依托美團、餓了么等平臺核準黨員名冊,發動鎮街排摸人員底數,在新業態黨組織中開展“黨員找組織、組織找黨員、黨員找黨員”活動,動態掌握新就業群體黨員203名,建立一人一檔信息庫。在此基礎上,成立外賣配送、網絡直播等4個行業黨委,通過聯合建、派駐建等方式,新建黨組織21家,實現滿3名黨員的網點黨小組全覆蓋。選派28名黨建指導員駐點服務,定期開展“送黨課進驛站、送政策到站點”活動,今年已組織黨性教育活動46場,覆蓋黨員1320人次。
清江浦區順豐速運黨委創新“高管任黨委班子、片區經理任支部書記”模式,將黨組織嵌入業務板塊,推動“一哥幸福感提升項目”“客戶滿意度提升項目”等關鍵任務由黨員牽頭實施,710名快遞小哥獲加分,月度增收1000—3000元,讓黨組織不僅是黨員之家,更是凝聚職工力量的強磁場。
打好服務牌
急難愁盼有人解
10月的一天,淮海商圈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值班律師簡易,收到騎手王明的求助:因打算離職,王明被站點克扣部分工資。律師核實情況后,立即啟動免費法律援助程序,并同步移交調解員調解,通過法律援助化解勞資糾紛,保障了騎手的正當權益。
清江浦區聚焦新就業群體吃飯難、休息難、維權難等痛點,整合資源構建“十五分鐘服務圈”,精心編制暖新地圖,打造具有休息、充電、學習等功能的“e騎先鋒 溫馨驛站”144個,讓新就業群體累了可歇腳、渴了有水喝、熱了能乘涼。針對維權需求,組建紅律護新服務隊,在10個綜合型驛站設置矛盾調處、法律咨詢等特色化功能;針對學歷技能提升需求,紅“新”課堂聯合淮陰工學院、淮安開放大學等單位開設23個學歷提升專業,提供1800—3600元助學金;針對家屬就業需求,開設“四點半課堂”,解決騎手子女托管問題,協調企業為騎手家屬提供就業崗位。
在清江浦區,每月27日的“愛騎日”更成為暖心服務的固定IP。今年以來,已聯合駐區單位開展技能比武、健康義診等活動293場,幫助新就業群體實現微心愿136個。
搭建“新”舞臺
城市騎手變共治力量
如今,越來越多的小哥在清江浦區扎下根,他們是奔波者,更是守望者。萬達樓宇黨委組織黨員主播開展助企紓困公益帶貨,銷售額超3200萬元;順豐快遞員宋傳順兼任香格里拉小區網格員時,發現居民家失火,徒手從外墻爬至三樓破窗滅火,相關視頻獲全網點贊……
為鼓勵更多“新”力量主動參與基層治理,清江浦區選聘新就業群體黨員擔任紅色信息員,賦予民情采集、文明宣傳、隱患排查職責,通過線上綜合治理平臺實現“發現—上報—處置—反饋”閉環管理。在黨組織引領下,外賣騎手變身“紅色小喇叭”,在接單送單的同時,把黨的方針政策、社區惠民補貼等政策信息,隨著熱乎的飯菜一起送進居民家門。此外,連續3年拿出4個社區工作者名額,定向招聘大專以上學歷學員,推動新就業群體實現從騎手到社區工作者的轉變。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以心融新’理念,讓這些‘趕時間的人’不僅能在城市安身,更能安心融入、主動作為。”清江浦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包志強表示。
(清組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