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章條文因時而新,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未改變,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近日,在江蘇省靖江市村級農家黨校,市委黨校教師孫婷婷以“走進黨章 品讀黨章”為題,講授了一堂發人深省的黨課。
今年以來,靖江市嚴格落實“黨委主責、支部主抓、黨員主體”工作機制,創新打造“學無止靖 鋒耀馬洲”黨員基本培訓品牌,聚焦整合資源、靈活形式、完善陣地等多維發力,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強黨性、提能力、當先鋒,推動實現黨員教育培訓由大水漫灌轉變為精準滴灌、由單向輸出升級為多元互動、由課堂講授延伸至實踐一線。
織密培訓網絡——
培訓觸角到末梢
“每次舉辦培訓班,最頭疼的就是挑選課程。”這是不少基層黨務工作者的心聲。為避免培訓課程“上下一般粗”“一鍋煮”等問題,靖江市圍繞不同領域、不同層級黨員實際需求,通過問卷調查、座談訪談、實地走訪等方式開展專題調研,累計收集課程設置、教學形式、實踐導向等方面意見建議180余條,形成動態更新的黨員學習需求清單。
真實需求找準了,才能精準供給。在前期調研基礎上,靖江市全面整合優質資源,從領導干部、黨校老師、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中遴選58名優秀講師,定制開發涵蓋政治理論、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等領域的精品黨課,精心打磨243個可感可學的本地先鋒模范事跡,分別構建培訓師資、精品黨課、先進典型等教學資源庫,讓黨員教育培訓更對味、更解渴。
聚焦破解基層黨員培訓力量不足、覆蓋率低、方式單一等問題,靖江市堅持力量向一線下沉、資源向一線傾斜,依托13家鎮街黨校和農家黨校,創新推行“黨員身邊的黨校”服務活動,選派12名市級黨校骨干教師掛鉤聯系屬地,引導146名鎮街黨校講師進基層授課,織密“市級黨校示范引領+鎮街黨校承訓兜底+基層講師一線送學”的聯動培訓體系,實現全市3萬余名黨員應訓盡訓、不落一人。
打造實境課堂——
黨性教育活起來
國慶、中秋雙節期間,靖江市東線第一帆紀念公園迎來20多名返鄉流動黨員,大家邊走邊看、邊聽邊學,在行浸式體驗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奮進力量。“與這些老物件跨越時空對話,讓我對渡江戰役歷史有了新的感悟,對如何傳承紅色基因、傾情回報桑梓有了更深思考。”流動黨員封林芳感慨。
像這樣的陣地,靖江市級層面共有15個。著眼優化黨員教育培訓載體,靖江市深挖現有陣地特色內涵,圍繞紅色種子、奮斗歷程等專題打造6條研學路線,推行一處陣地、一個主題、一場解說、一堂黨課、一次體驗的教育模式,讓黨員在移步換景中學黨史、悟初心、強信念。路線發布以來,累計吸引1.2萬余名黨員參觀學習。
與此同時,靖江市還將課堂延伸至高質量發展最前沿,把真實發展場景轉化為生動鮮活教材,圍繞跨江融合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等重點工作,完善第二過江通道、長江文化客廳等24個“看得見發展、聽得見聲音、觸得到溫度”的實踐教學基地,讓黨員在親身經歷中感知時代脈搏、強化責任擔當,實現從被動接受到主動融入的認知躍遷。
推出黨員項目——
先鋒作用見真章
江蘇三江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二分廠黨支部書記盛萍在參加西來鎮黨員培訓時,圍繞非公企業黨員作用發揮,認領黨員項目。培訓一結束,她就號召支部黨員共同將項目付諸行動,積極構建“黨員+市場、黨員+研發、黨員+智造”賦能機制,切實將培訓成果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實際成效。
盛萍的行動只是黨員學用轉化的一個縮影。靖江市將實踐引導貫穿黨員輪訓班始終,組織廣大黨員圍繞鄉村振興、社區治理、技術攻關等多個領域,認領黨員項目9520個。隨著一個個項目落地見效,群眾對黨員教育培訓的感知力更強、點贊也更多了。
為進一步推動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靖江市積極搭建黨員作用發揮平臺,在經濟、產業、項目等一線,統籌設立40余個攻堅支部,立項實施520余個鎮村書記項目,著力破解重大項目推進、信訪矛盾化解、營商環境優化等急難險重任務。全面推行在職黨員進社區、無職黨員設崗劃區定責等活動,年內組織開展政策宣傳、助老扶弱等各類志愿服務,認領群眾“微心愿”,協調解決道路破損、路燈缺失、停車難等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讓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潘家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