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宏鳳腳踏糕的第四代傳承人。今天,我想在直播間以一名農村黨員的身份,分享我們村在非遺傳承與鄉村振興路上的探索與實踐。”近日,在無錫市惠山區提升黨員教育培訓質效“惠學十條”發布會暨“云上歸谷”黨員成長賦能中心啟用儀式上,來自玉祁街道沈家村自然村的黨支部書記沈靜娟被選聘為“星火主播”,現場連線14個村(社區),帶來了一場突破時空阻隔的精彩微黨課。
抓好黨員教育培訓工作,是鍛造過硬先鋒隊伍、夯實黨的執政根基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惠山區聚焦工作實踐中存在的“覆蓋不全面、供求不對路、學用不貫通”問題,從“廣覆蓋、優供給、強運用”破局解題,全力推動黨員教育培訓范式轉換、要素耦合、質效提級,為惠山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安上強勁“紅色引擎”。
全鏈條打通廣覆蓋
夏末秋序,正是沉淀自我、接續耕耘的時節。在惠山區委黨校(行政學校)2025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區委主要負責同志為全體學員講授開班第一課。在“帶頭抓、開頭抓”的導向下,今年以來,全區已有1340余名基層黨(工)委書記、各領域黨組織書記走上講臺,“開班第一課”成為惠山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推動黨員教育培訓全面覆蓋、一貫到底的具象場景。
完善體系強統籌。堅持高位推進、明職定責,構建區級示范培訓、行業領域培訓、屬地兜底培訓“三級”責任體系,形成橫向協同、縱向聯動的工作格局。突出分類化培訓、清單化管理,編制黨員教育培訓“工作提示單”,立足不同行業、領域、崗位黨員需求特點,以一表統攬形式,明確重點學什么、學多少學時、應該怎么學,指導各基層黨(工)委梳理制定年度培訓計劃。今年以來共排定區級層面班次45個、行業領域班次6個、鎮(街道)培訓班次231個,實現“應訓盡訓”。拓展陣地強支撐。深耕“萬名黨員進黨校”工作,在拓展內涵外延方面持續發力。聚焦優布局,整合小區、街區、園區等“門前”陣地,打造57個“惠學”微課堂,并在區委黨校指導下開展規范化建設,打通教育培訓“最后一米”。聚焦強內涵,動態調整教培陣地教學計劃,著眼各行業領域黨員生產生活規律實施“四季淬煉”工程,圍繞“春學、夏訓、秋練、冬悟”四個階段,梳理“立足崗位、著眼當下、緊扣需要”的課程安排,提升教學與實踐匹配度。搭建平臺強管理。惠山區創新推出“惠學”數字管理平臺,各基層黨(工)委根據年度培訓計劃,對黨員參訓情況進行清單式管理,動態更新班次、人數、學時等量化信息。區級層面通過平臺調度面上推進情況,有效破解重復培訓、長期不訓等問題,實現進度可視、調度到人。
全要素煥新優供給
“作為村(社區)工作人員,我們最關注的就是培訓能不能解讀一些政策口徑、展示一些身邊案例。”說起近期參加的村(社區)書記培訓班,陽山鎮陽山村黨總支書記廖雯竹印象深刻,“培訓期間組織的現場模擬、政策解讀,以具象方式呈現抽象理論,既方便理解又具有實踐指導意義。”
加快教資供給側改革,是近年來惠山區推動黨員教育培訓提質增效的重要方向。內容出新、精準滴灌。依托區委黨校成立“內容創作基地”,匯聚“三精三名”專業團隊,推出“6+N”課程體系,圍繞“黨的創新理論”開發6類必學課程,確保占總學時的50%以上,同步面向不同領域黨員開發經濟、法律、文化、科技等24門專題課程,深挖地區資源打磨《“一包三改”經驗及其時代價值》等10余個特色專題,確保內容供給接入主線、融入本土。形式創新、提升活力。創設“惠人不倦”體驗式教學模式,整合全區51個有實踐案例、現實場景的教學點位,串聯形成鄉村振興、科技強國等10條特色路線,為每個點位“量身定制”不同教學形式,如延安精神無錫學習天地《寶塔山下的誓言》情景劇黨課,先鋒農場“春耕秋收”農事體驗,讓不同領域黨員在“點單式”學習的同時增強“場景化”感知,推動教育培訓由“看景”邁向“入景”。載體更新、學用結合。聚焦“即學即用”,搭建“校場秋點兵”實戰推演、“四能增長”技能試煉、“曬秋雁和鳴”主題思想薈等踐學平臺,倒逼學員加快學習內容消化吸收,以踐促學加深體悟認識。突出“即問即答”,創新設置“政策集市”教學載體,提前梳理參訓學員在工作實踐中遇到的政策疑點、工作堵點,邀請對應職能部門業務骨干集中“擺攤授業”,通過一對一、面對面形式,做好政策解讀、案例分析,以實務解答破解實踐難題。
全流程把控強運用
國慶中秋假期后首日,無錫星驅科技有限公司傳動系統設計主管工程師胡細兵,接到了惠山區委黨校發來的“訓后返崗評估”通知。“沒想到還有‘售后服務’,專門就學習內容在崗位實踐中的‘轉化率’作跟蹤評估”,作為一名企業流動黨員,他于上半年參加了集中培訓,“這讓我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因此我也結合企業發展提了一些教學建議。”
強調過程管理、學用轉換,是惠山區保障黨員教育培訓質效的一貫遵循。堅持“訓前問需”。依托基層黨建指導增設“黨性體檢”功能,組織參訓黨員開班前“號脈開方”,圍繞“測、評、診”3個方面,設置理論素養檢測、問題清單自測、支部書記點評、支部黨員互評、個別問診、聯合會診6個模塊,綜合研判“短板弱項”,并根據體檢診斷書結果,結合所處行業、領域、崗位特點,出具“靶向式”教育培訓建議書。累計開展黨性體檢2110人次,為11個班次開出建議書。強化“訓中紀實”。建立“培訓觀察”制度,對違反學員管理規定的情況進行全程紀實,經查實形成學員學風提示函,反饋至所在黨(工)委,作為當年度評先評優、提拔使用的重要參考。創新開展“課間調研”,部務會成員利用培訓間隙開展定向調研,系統深入了解各地各級各領域黨員思想動態、工作現狀,為提升教育培訓質效、優化基層黨建工作提供參考。聚焦“訓后問效”。開展“461”先鋒行動,鼓勵黨員運用所學知識,在基層、發展、服務、改革4個一線,農村、城市、機關、事業單位、新興領域、國有企業6大領域,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同步跟蹤做好過硬事跡、精彩黨課、優秀案例的打磨提煉,涌現出“電池醫生”許明康、“經緯主播”楊娜娜、“蜜桃匠人”金唯新等行業領域先鋒典型,推出“開拓創新·惠山鋒華”“我在村里小有作為”等系列專題展播,示范帶動廣大黨員把理論根植于生產生活,在實踐中淬煉素能。
(唐艷燕 楊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