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泗洪縣聚焦產業發展面臨的組織覆蓋斷層“嵌入難”、要素資源整合“聯動難”、惠企政策落地“服務難” 等關鍵瓶頸,探索實施產業鏈黨建“紅鏈賦能”工程,有效激活產業鏈的生產力與創新力,推動全縣產業規模實現高質量躍升。
??建強鏈上組織堡壘,鏈上企業從“形散”到“神聚”。圍繞縣域重點產業,先后成立膜材料、汽車及零部件等6個產業鏈聯合黨委,由16名縣領導、部門負責人擔任“鏈長”“鏈指導員”,統籌科技、工信、發改等17個部門組建工作專班,將斯迪克新材料、蘇北糧油等400余家鏈上企業納入聯合黨委,跨域鏈接12家科研院所,推動產學研合作項目28個,實現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3家,新增省級及以上專精特新企業20家,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鏈上7家企業分別榮獲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入選省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
??打通協同發展堵點,產業發展從“單打”到“合唱”。健全“園區黨工委—產業鏈聯合黨委—鏈上企業黨組織”三級架構,明確屬地園區、職能部門、鏈上企業職能定位,通過“鏈上企業點單、聯合黨委派單、職能部門接單”機制,集成政策申報、專利評估、員工招聘等19項服務,常態化推進政企洽談、銀企對接、政策宣講,幫助企業轉貸過橋375筆、21.3億元,新增減稅降費4.9億元,解決用地審批、技術改造等難題上千件,促成群創智慧等12個重大項目落地,引導鏈上不同主體在生產、銷售、服務等方面深化合作47項,本地配套交易額達3.6億元。
??織密高效服務矩陣,資源供給從“粗放”到“精準”。成立財稅、金融、科技、法律等4個“紅鏈惠企”產業鏈顧問組,深化企業需求-部門資源-惠企項目“三張清單”制度,搭建產業鏈黨建大講堂、車間微課堂等載體,圍繞黨群服務中心、鏈主企業布局政策驛站13個,實現普惠政策直達企業。探索“掃碼入企”“局長坐診接訴”等工作機制,各類“一件事”辦結質效并升,辦理時間、申請材料、跑動次數均大幅壓縮。推行“引育用留”全鏈條機制,引進高層次人才67人,培育“黨員工程師工作室”16個。
?。惤ㄜ姡?/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