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中國組織人事報》關注版以《黨建引領 生態優勢變發展優勢——蘇州市吳江區在推進主題教育中力破發展難題》為題,整版報道蘇州市吳江區在主題教育中破解發展難題有關做法,現全文轉載如下。
黨建引領 生態優勢變發展優勢
——蘇州市吳江區在推進主題教育中力破發展難題
核心閱讀
去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11月1日,涵蓋上海青浦區、江蘇蘇州吳江區、浙江嘉興嘉善縣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正式揭牌,標志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全面進入施工期。
作為示范區之一的吳江區,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聚焦發展難題,認真檢視整改,努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全力打造“創新湖區”、建設“樂居之城”。
如何抓住“家門口”的歷史性機遇,消除“合作吃虧”等顧慮?
成立系列協作聯盟
●建立環淀山湖戰略協同區,簽署合作備忘錄和11個專項協議,發布7個大類共計77項對接事項清單
10月15日上午,吳江區委書記王慶華一行來到太浦河黎里東大橋邊,實地察看太浦河周邊“散亂污”企業治理、生態環境保護、綠色廊道修復等情況,深入了解太浦河水質提升、岸線資源優化進展情況。
下午,吳江區委常委會開展關于“搶抓機遇謀發展”主題教育集中學習。如何抓住這一“家門口”的歷史性機遇,克服“合作吃虧”等顧慮?黨員干部紛紛表示,要堅持算大賬、長遠賬,在主題教育中提高政治站位,把落實國家戰略變成自覺行動。
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吳江區以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的豐碩成果推動主題教育往深里走、向心里走、向實里走。成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聘請15位智囊團成員,發起建立環淀山湖戰略協同區,簽署合作備忘錄和11個專項協議,發布7個大類共計77項的對接事項清單,并成立長三角地區黨校(行政學院)智庫聯盟、長三角湖區旅游聯盟等一系列協作聯盟,在交通互聯、產業合作、公共服務、區域治理以及黨的建設等方面主動對接,積極推進同城便捷生活圈、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
在吳江區黎里鎮元蕩湖附近,跨越江蘇省、上海市的康力大道正在緊張施工中,這條全長4.5公里的大道在吳江境內有2.11公里,建成后將對接上海市青浦區的東航路,打通周邊群眾盼望已久的“斷頭路”,拉近了江蘇與上海的距離。“作為江蘇唯一同時接壤上海、浙江的一個區,我們要先邁一步,從交通互聯開始,勇當融合發展‘先遣隊’。”王慶華介紹,今年以來,吳江已先后開通了對接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桐鄉、南潯等共9條公交線路,其中6條跨省、3條毗鄰換乘。滬蘇湖、通蘇嘉兩條城際鐵路即將開工建設,位于吳江境內的蘇州南站、盛澤站也進入設計階段。便捷的綠色交通網不僅方便江浙滬周邊居民的出行,也推動三地交通和旅游資源的優化整合。
號稱“百湖之城”,水面占比接近22.7%,水環境治理如何實現多方合作?
做好一體化“水文章”
●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河流生態治理格局,互聘聯合河長80名
吳江區被稱為“百湖之城”,擁有大小河道2600多條,50畝以上的湖泊320多個,其中省保湖泊56個,水面占比接近22.7%。豐富的河湖資源既賦予優越的自然稟賦,同時也帶來了水環境保護的巨大壓力。
結合主題教育,吳江區黨員干部圍繞水環境治理,深入基層一線走訪調研,全面完成太湖圍網拆除,實施“太浦河-滬湖藍帶計劃”,大力開展以太浦河兩岸區域為重點的“散亂污”整治,年度共排查各類“散亂污”企業(作坊)4136家,完成整治4132家。加快推進內河環境治理,累計完成城鄉黑臭河道治理139條、農村黑臭河道治理21條。吳江區水務局主動與上海青浦、浙江嘉興、湖州等地水務部門對接協調,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河流生態治理格局。吳江、桐鄉、南潯三地聯合發文,互聘聯合河長80名,成功將吳江、秀洲兩地雙邊聯合治水模式,拓展為涵蓋江浙滬兩省一市的多邊合作、一體化治水新格局。
水環境治理,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吳江區委、區政府領導多次實地調研,把“治違治污治隱患”“三優三保”等確定為長期堅持重要措施,優化農用地結構保護耕地、優化建設用地空間布局保障發展、優化鎮村居住用地布局保障權益,今年已累計完成治違拆舊任務10185.24畝,占年度1萬畝目標的101.85%,有效改善建設用地與耕地的“碎片化”問題。
吳江區委副書記、區長李銘認為,生態環境優勢是最大的發展優勢,做好了“水文章”,示范區就有了靈氣,吳江區要堅決沖在環境保護的第一線,以生態環境優勢吸引優質項目、優秀人才,全力以赴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
縣域民企超過7萬家,注冊資本超4000億元,如何助推民企高質量發展?
黨組織結對共建
●主動到企業調研,主動與企業家交朋友,主動吸取企業、企業家的訴求,主動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
9月30日,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企業登記注冊指導處黨支部全體黨員,專程來到江蘇鑫吳輸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吳輸電”),與鑫吳輸電黨支部再次開展主題教育座談交流。
交流過程中,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企業登記注冊指導處處長薛榮剛得知,鑫吳輸電的子公司正在辦理營業執照變更事項,但其中一名自然人股東失聯,無法完成稅務備案時,他立即幫助企業咨詢相關法律法規和同類型案例,與蘇州、吳江的條線部門商討解決辦法。最終,本來需要幾個月時間才能走完的公正、申請等手續事項,3天就辦完了。
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企業登記注冊指導處黨支部和鑫吳輸電黨支部結為“親家”,得益于在省、市委組織部指導下,吳江區委組織部推動的省級機關與吳江民企結對共建。7月19日下午,在吳江區召開組織工作助推民營企業發展現場會,15個省級機關的24個黨組織與吳江區26家重點民企黨組織簽署結對共建協議。
作為費孝通先生“蘇南模式”“小城鎮大問題”的發源地,吳江區是全省縣域民營經濟的領頭羊、排頭兵。全區擁有民營企業超過7萬家,注冊資本超4000億元,其中“中國企業500強”4家、“中國民企500強”5家,恒力集團連續兩年躋身“世界企業500強”,民營經濟成為吳江最鮮明的經濟底色。
吳江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斌介紹,吳江理直氣壯地將民營企業視為“自家人”,在主題教育中要求黨員干部做到“四個主動”,即主動到企業調研,主動與企業家交朋友,主動吸取企業、企業家的訴求,主動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
青吳嘉地域相鄰,紅色資源豐富,如何整合資源,激發三地黨建工作“乘數效應”?
構建毗鄰黨建“生態圈”
●挑選98個紅色陣地,匯聚成“初心尋訪”紅色陣地地圖,研究設計12條“初心尋訪”紅色線路
國慶長假期間,吳江區同里鎮的費先生帶著家人,先后來到“海棠花紅”初心廣場、東太湖生態園黨建圈等地,逐一“打卡”這些“初心尋訪”紅色路線。“海棠花紅”初心廣場是吳江區今年重點打造的黨建陣地,也是吳江與青浦、嘉善三地“毗鄰黨建”的重要內容。
主題教育中,三地為便于黨員干部就近開展革命理想、革命精神現場教學,精心挑選98個紅色陣地,匯聚成為“初心尋訪”紅色陣地地圖,并結合地理位置、陣地類型、區情風貌等,研究設計了12條“初心尋訪”紅色線路。三地黨委常委會還專門就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進行深入的主題教育集中研討。
據楊斌介紹,吳江區堅持把黨建作為引領、推動、保障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抓手,啟動實施了50個黨建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書記項目”,先后與青浦、嘉善簽訂了黨建共建“框架協議”,打造了“吳根越角”黨建生態圈,在毗鄰黨建、干部掛職、人才交流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對接合作,構建一體化的“大黨建”格局,建立一體化的干部培養機制,搭建一體化的人才交流平臺,積極探索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黨建共建新模式,讓黨建在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同時,也在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探索先行先試經驗。
吳江區緊扣“率先探索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的目標任務,要求全體黨員干部帶著初心抓落實,創造性地抓落實,提振精神抓落實,始終保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銳氣,引領全區上下以更飽滿的激情、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務實的作風,推動主題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
蘇州市吳江區
村干部赴毗鄰地區鍛煉
在主題教育中,蘇州市吳江區推進“新時代美美江村新接力”工程,選派一批村干部到長三角毗鄰地區掛職鍛煉。
近日,拿著一張手繪的村情民情地圖,來自桃源鎮民益村的村干部葉晶出現在浙江省桐鄉市烏鎮虹橋村的地界上。葉晶花了整整半個月,用腳步丈量村里的角落,手工繪就一張標注各類重要坐標和注解的村情民情地圖。葉晶給自己定下目標,學習“紅船精神”,了解“三治”融合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在交流中汲取當地智慧,把好經驗帶回吳江。同樣掛職的黎里鎮元蕩村黨委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潔,來到上海市青浦區金澤鎮楊灣村,借鑒了農村環境衛生整治、長效保潔等基層治理和垃圾分類等先進工作經驗,也把吳江的經驗和方法帶到上海。
吳江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斌說,“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是破解“三農”問題的迫切需要,是抓好農村各項工作的基本方法。吳江選派村干部深入長三角毗鄰地區,學習當好基層群眾的服務員、農村致富的領路人、綠色發展踐行者。“新時代美美江村新接力”工程以組織振興的形式,為這一進程提供了一股不小的推力。
亨通集團
培育研發創新“頂梁柱”
近日,在亨通集團旗下的通信產業集團首屆重點研發項目啟動誓師大會上,亨通光導光纖行動支部書記陳偉帶領20多名黨員科研人員宣誓:打破常規工作時間限制,全力投入“光纖改善項目”研究,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進一步突破產業鏈尖端技術。
“科技攻關時刻,研發人員三班倒、連軸轉,有些同志做夢都想著實驗,今后對他們的考核就是定目標,實行項目負責制,搞出來就要重獎,還可以放長假休息。”亨通集團黨委副書記、行政副總裁吳如其說,這些都是主題教育帶來的成果。
亨通集團有2萬多名員工,黨員1100多名。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亨通集團黨委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夯實黨員責任區及黨員結對責任,全面建設共建共享共贏機制,完善項目合伙人制度,激勵員工為企業發展挖掘各種資源和創新要素,以合伙創業、合伙項目、合伙企業等推動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建設。吳如其表示,民營企業全球化進程,必然會遭遇各種打壓和圍追堵截,只有練就研發創新“殺手锏”,才有馳騁世界的“定海神針”,所以,培育企業發展的“頂梁柱”“主心骨”尤為重要,這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源動力和必然選擇。
(吳祖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