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建廠,2008年建立企業黨組織,10年內創下銷售增百倍的發展速度。企業2017年建立足球俱樂部,此后奪得蘇超聯賽冠軍,問鼎中冠聯賽元年冠軍,沖入中乙聯賽,演繹了中國足球的“遠大奇跡”。這是民企泰州遠大集團有限公司創辦12年來留下的一串閃光足跡。
談起企業的發展壯大歷程,泰州遠大集團創辦人、黨委書記李相文深有感觸。他說,企業要紅火,黨旗需火紅,對民營企業來說,強有力的黨組織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更是民企發展的重要保證。如今,泰州遠大形成了“困難面前有黨員,需挑重擔有黨員,重要崗位有黨員”的發展格局,2019年該集團黨委被江蘇省委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泰州遠大集團,這是李相文得出的深切體會。作為有30年黨齡的老黨員,李相文從入黨那天起,就認定了自己是黨的人,就抱定了永遠跟黨走的信念。
2008年,泰州遠大公司創建不久,就遇上世界金融危機。在企業感到前途迷茫時,泰州市商務局領導主動赴省進京,為他們上爭廣交會攤位20個,力促企業進軍歐美市場,這也成為泰州遠大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轉折。2018年,企業確立三年實現銷售20億元的目標,決定擴建一個新廠區,需用地上百畝,基建、設備等投入近6億元。集團所在地泰興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對企業用地安排、加快項目建設等方面都給予有力支持,到今年上半年19萬平方米廠房已封頂,預計年底可竣工投產。沐浴在新時代的春風里,這種知黨恩、跟黨走的情懷,在泰州遠大人的心中越發篤定,歷久彌堅。
回望泰州遠大走過的這12年,恰逢世界經濟下行壓力最大的時期。結合自身幾十年的工作和創業經歷,李相文覺得,抓企業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民企要實現跨越發展,就必須跟上黨建工作的紅色節拍,用好這條“紅色紐帶”,把員工的心攏到一起,把各類和諧因子聚到一處。企業黨組織通過廣泛開展黨員建功、支部競賽等活動,注重激活內部先進基因,到2018年實現開票銷售8.3億元,今年1-9月銷售額又超過去年全年水平。
在泰州遠大,黨組織有不一樣的地位,黨建有不一樣的內涵,黨員有不一樣的機會。集團黨委參與企業戰略規劃制定,參與重大事項決定,負責企業干部管理使用,負責企業文化建設與創新發展,企業的黨建經費是“第一經費”。2015年,集團專門建了一幢3000多平方米的樓房,作為黨群活動中心,建有黨建展館、書記工作室、黨課專用階梯教室、閱覽室等黨建陣地。圍繞企業黨的建設與團隊建設“兩建融合”,集團黨委探索形成“溯源工作法”,組織溯源讓有信仰的人抱團凝聚相互激發,思想溯源讓信仰植根黨員心中,文化溯源讓信仰成為企業員工的共同追求,讓黨的旗幟在全體黨員心中永遠飄揚。
不忘初心跟黨走,勝利彼岸在前頭。泰州遠大集團早已摒棄企業目標就是獲得利潤最大化的舊觀念,確立了“勤懇創業,造福社會”的發展理念。企業既關注經濟指標,更重視人文指標、資源指標和環境指標。2016年,泰州遠大在全國同行業首個獲得原國家環保部頒發的“綠色之星”產品環保證書;2017年被工信部命名為“綠色工廠”。
這些年,泰州遠大還主動投身黃橋老區脫貧攻堅,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產業扶貧模式,在貧困鄉村先后建起61個編藤加工點,吸納3400多名農村閑散勞力,主要是農村留守婦女就業。2018年,僅發放這些農民工編藤加工工資就超過1億元,還讓不少聾啞人和殘疾人成功就業,讓他們實現了有尊嚴的脫貧。2013年、2015年,集團又投入財力、人力、技術,先后在宣堡、古溪兩鄉鎮建分廠,兩個分廠去年開票銷售均過億元,為兩個鄉鎮脫貧攻堅作出重要貢獻。他們還力推“飛地”聯盟建黨模式,把黨組織延伸到各個分公司、分廠、加工點,每月組織黨員干部到各分公司、分廠巡檢,對關鍵黨員進行“體檢”,利用月度黨課進行剖析,促進各分公司、分廠良性發展。
如今,泰州遠大管理層80%是黨員,重要崗位幾乎都是黨員,優秀黨員享受“特崗津貼”,黨員過政治生日會收到“特別禮物”,讓每一名黨員有了更強烈的榮譽感、使命感,也讓更多職工紛紛向黨組織靠攏。結合生產經營實際,集團黨委劃分了11個黨員責任區,設立5個黨員示范崗,讓黨員亮身份、亮位次、亮績效。符建林是集團設備部的一名老黨員,長期以來以優秀黨員標準要求自己,2011年住院手術后,刀口還未恢復就堅持到公司上班,2016年被評為“泰州市勞動模范”。原焊接車間主任顧青峰,工作勤懇踏實,當上車間主任后仍保持普通勞動者本色,不計名利,2015年被提升為宣堡分廠廠長。
(顧介鑄、楊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