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中居住區建設如火如荼,環保創業園區機聲轟鳴,農業示范園區瓜果飄香,村民們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初秋時節的宿遷市宿豫區新莊鎮,一派火熱的發展圖景。從蘇北欠發達地區的普通鄉鎮,到“國家四星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省級生態文明示范鄉鎮”“江蘇省最美鄉村”等,新莊鎮近年來先后獲得國家、省、市級30多項榮譽稱號。鎮黨委書記曹兵認為,這一切緣于鎮黨委探索出黨建賦能鄉村振興的發展新思路,黨委的中心工作始終和老百姓的愿望呼聲同頻共振。
黨委引領培育新興產業
新莊鎮距離宿豫主城區9公里,曾經和蘇北很多鄉鎮一樣,缺乏特色產業,以傳統單一的農業為主。對此,鎮黨委高起點規劃,將鄉村振興的戰略重點落實在產業振興上,主抓手放在建設生態環保創業園上,著力培育新興支柱產業。
走進創業園的江蘇新小莓食品有限公司,50多名工人正在乳制品生產線上忙碌。公司負責人王無窮告訴記者,項目總投資1.05億元,目前一期工程已投產,全部建成后,一年可納稅200萬元,帶動勞動力500人左右。
經過幾年建設,生態環保創業園已建成22.67萬平方米的廠房,落戶項目49個,其中規模企業18個,帶動當地及周邊5000余人就業,一年可納稅1200余萬元,形成以紡織服裝、數控裝備、食品加工為代表的特色產業。
如何推動傳統農業結構調整、提檔升級?鎮黨委規劃打造12平方公里的農業產業示范區,建成規范性的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社48個、家庭農場74家,全鎮累計發展高效農業2.5萬余畝,形成以“蓮藕、草莓”為主的全產業鏈條。
產業強盛了,返鄉創業就業的人多了。鎮黨委因時就勢,以集鎮區為中心,高標準規劃建設生態宜居新家園,改變村莊空心化的窘境。目前朱瓦新型社區一期和振友新型社區一期共建成交付安置房572套,黨群服務中心、幼兒園、衛生室等公共服務配套也相繼投入使用。
黨員領銜創辦“致富共同體”
“這片蓮藕共520畝,套養龍蝦、泥鰍,年產值可達1500余萬元。”項目領辦人、新莊鎮振友村村支書茆長亮指著一大片隨風搖曳的蓮藕介紹說,“這一項目給流轉土地的村民每年帶來每畝1000元的流轉費,村集體年收入可增加近10萬元,帶動30戶低收入農民就業。”
針對農民對發展新項目的擔憂,鎮黨委動員村支書和黨員帶頭示范領調結構。目前,全鎮8名村(社區)書記都領辦了項目,催生出“支部+公司+基地+農戶”“支部+合作社+農戶”等形式的致富共同體。
走進新莊鎮前進村的宿遷金鴻無紡布有限公司,2000多平方米的廠房內,40多位村民正忙著生產無紡布環保袋、禮品酒手提袋等產品。黨員、法人代表朱金告訴記者,“廠里雇人優先考慮貧困戶,40多名工人中有10多名低收入農戶,年收入都在3萬元左右。”
支書領辦項目致富、黨員創業幫富、“支部+電商”帶富,村民增收的路子越來越多,腰包也越來越鼓。全鎮低收入農戶共有3909人,現已脫貧2830人,4個經濟薄弱村均已脫貧。
黨建融入營造文明風尚
“前幾年,辦證明要到鎮上去,快的來回都要折騰半天,現在在家門口幾分鐘就辦好了。”在新莊鎮杉荷園社區服務中心,正在為兒媳婦辦理低保轉重殘證明的村民張存芳說。
今年,新莊鎮黨委整合原有的朱瓦、安圩等村居支部,成立杉荷園社區黨委。從支部到黨委,變的不只是名稱,機構職能也發生了變化。社區黨委副書記洪麗俊介紹說,社區黨委下設黨建工作站、文明實踐站,以及產業發展、生態優居、便民服務、網格治理、富民增收5個專職崗位,構建“一委兩站五崗”的組織架構。其中的社區便民服務崗,可辦理7大類39項業務,村民在家門口就能辦證辦事。
“各項工作都在黨委指導下進行。”洪麗俊說,社區目前正在推行綜治網格和黨建網格雙網融合,將1102戶村民分成10個網格,各網格的網格長和網格員基本由黨員擔任。黨員李印廳是第十網格的網格員,除了服務網格中的村民,她還承包了留守老人的衛生打掃、曬洗衣物等家務活。
辦事有人問,遇事有人管,難題有人解,村民們的心氣順了,自覺遵守村規民約,文明蔚然成風。
(徐明澤 張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