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處是江蘇省水利廳直屬工程管理單位,承擔秦淮河流域防洪排澇、抗旱灌溉、城市生產生活供水、水環境改善和航運用水等綜合保障任務,素有“小流域、大保障”之稱。
上個月,該處黨委被授予“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這是繼全國文明單位、國家級水管單位、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模范職工之家等稱號后,該處獲得的又一沉甸甸的榮譽。近年來,該處黨委堅持“黨建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工作思路,著力強化基層支部標準化建設,不斷提升黨的建設質量,黨建引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17日,在管理處黨支部活動室內,各支部書記正在“曬”本支部凝練形成的工作法。該處黨委書記、主任張加雪介紹,管理處通過打造獨具特色的“五個一工作法”黨建新模式,搭建“黨建帶業務、業務促黨建”的載體和平臺,使黨支部這個“小細胞”釋放出了創新發展的“大能量”。
“五個一工作法”指每個支部有一名處領導聯系,每月支部會討論一個單位發展議題,每次支部學習結合一次業務交流,每個季度組織一次集體活動,每名黨員結對一名普通群眾。在張加雪看來,一名處領導聯系一個黨支部,主要有三方面作用,一是處領導能準確把握處黨委的要求并傳達到各個基層黨支部,二是能督促檢查基層支部高質量完成各項黨建工作,三是能準確了解和掌握基層黨員思想動態,及時解決基層黨支部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同時,通過定期的發展討論、業務交流、等形式,提升了黨員的主人翁意識,提高了黨員的全面素質,暢通了黨群的交流渠道,很好的解決了黨建與中心工作“兩張皮”的問題。
管理處黨辦左勁松介紹,通過對處屬5個黨支部“五個一”工作法實施情況進行評估,該處發現各支部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機關兩個支部業務指導性較強、經營支部服務保障功能突出、管理所支部直接面對著工程運行操作等技術工作,如果套用同一個模式指導不同性質、不同類型的支部工作,黨建工作便趨于刻板化、形式化。針對這一現狀,該處黨辦結合各黨支部業務工作和黨員隊伍實際,決定在全處開展黨建工作創新創優活動,要求各黨支部以操作性、針對性、創新性為標準,量身定制自己的特色工作法,真正實現黨建、業務融合由“黨委一個模式推著走、拉著走”向“支部特色創新主動走”轉變。
承擔著南京市常態化生態補水任務的新河閘管理所,就圍繞中心工作,創造性地提出“一學二亮三比”工作法。新河所黨支部書記張宜亮告訴記者,通過學理論、亮身份、亮承諾、比奉獻、比作風、比業績,不僅起到了黨員帶動群眾的模范作用,更充分發揮了黨員技術骨干的能動性。
新河所年輕黨員李辰霄至今記得,去年元旦前,新河抽水站已經連續運行4個多月,很多職工幾個月都沒有休息。管理處黨委準備給職工放個假,讓他們陪陪家人、好好跨個年。“聽到這個消息大家可松了口氣,終于可以休息了,也都安排好了行程。但就在放假前一天,所里臨時接到上級命令,繼續開機運行。”李辰霄說,處黨委發出倡議,希望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沖鋒在前。“黨員就應該在這時候站出來,我們支部黨員都紛紛響應,有班組的,有機關的,甚至外借黨員也都積極報名,我們新河所職工普遍比較年輕,有一個同事已經和女朋友約好一起跨年,票都買了,但聽到組織的號召,毫不猶豫地放棄了游玩機會。”在這樣的氛圍下,最后報名參加運行的黨員數量遠超運行班需要的人數。“我們當時在值班室墻上懸掛了一面黨旗,什么是不忘初心,什么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就是最好的詮釋。”李辰霄說,在那個難忘的跨年夜里,機組在轟鳴,黨旗高高飄揚。
“心中有燈,腳下有路。黨員在本職崗位上作示范、爭先鋒就是推動業務、融入業務的最好途徑之一。”張加雪說,黨支部特色工作法為管理處基層黨建工作找到了突破口。一個支部一個特色工作法,一名黨員一面旗幟,大家的思想更加統一、執行力更強,黨建引領效果便凸顯出來了。
沖鋒在前,廣大黨員帶頭堅守運行一線,精準調度水利工程,做好防汛工作,成功抗擊了2015年、2016年秦淮河流域超歷史洪水和2017年南京“6.10南京超歷史特大暴雨”,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久久為功,管理處實施秦淮河生態補水常態化機制,以每年數十億立方米的引調水量持續為兩岸百姓美好生活提供碧水清流;開拓創新,全體黨員積極踐行新時期十六字治水方針和江蘇新時期治水思路,全力推進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他們兢兢業業守護城市的母親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心中的黨旗永遠飄揚在秦淮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