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好了,不管什么時候擰開水龍頭都有水,再也不用半夜起來接水了。”炎炎夏日,宿遷市宿豫區來龍鎮龍城雅苑小區居民王大爺擰開自家水龍頭,強勁的水流噴涌而出。
這看似平常的一幕,卻是宿豫區開展“用水難”專項整治取得成效的見證。
3個月前,位于宿豫區東北角的來龍鎮因地處供水管網末梢,加上總水量供應不足,部分小區居民為順暢用水而發愁。有居民表示,早上6點到8點,晚上6點到9點,水龍頭流出的水連刷牙泡沫都沖不干凈。更讓人頭疼的是,到了夏天用水高峰,水壓更低。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宿豫區緊盯群眾身邊堵點痛點,圍繞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將“用水難”問題整改整治列為重點攻堅項目,聯動住建、水利、水投等各部門共同發力,確保在高溫來臨前啃下這塊“硬骨頭”,切實將學習成效轉化為解民憂、惠民生的扎實行動。
“小區類型不同、情況不同,如何精準有力解決群眾的訴求?坐在辦公室里只能霧里看花,必須下沉一線尋找關鍵癥結。”宿豫區水投集團副總經理王紹民帶著技術團隊,對全區170個城鎮小區、122個農村集中居住區開展“地毯式”排查。他們白天鉆泵站、查管道,晚上入戶走訪,在潮濕悶熱的管道井里,一待就是大半天。好幾次在居民家里聊到深夜,筆記本上記滿了各種問題。管網老化、水壓不足、二次供水設備陳舊……經過細致篩查,23個存在“水梗阻”問題的小區被精準識別出來。
找準癥結后,一場供水系統的全面整改整治拉開序幕。針對每個小區用水難的“病根”,“一小區一策”的整改方案迅速出爐。根據難易程度,整改按照“6月中旬、6月底、7月底”三個完工時限立下明確目標,確保搶在暑期用水高峰來臨前取得突破性進展。
5月以來,占地6500平方米的來龍配水廠建設工地上,機器轟鳴,焊花飛濺,工人們晝夜施工。“這是我們的‘心臟’,6月底必須投用!”王紹民指著正在安裝的加壓調蓄設備介紹。宿豫區城北水廠及配套管網建設也按下“快進鍵”,從根源上解決水量不足問題。
與此同時,錦華御園小區1377戶居民迎來了新變化,新建的DN200小區供水管道接入長江路DN300市政主管網,猶如為小區接上更粗的“血管”。當強勁的水流噴涌而出,群眾的笑聲成了最好的驗收報告。
截至目前,全區23個重點區域的供水改造工程已完工4個,剩余19個將在7月底前全面完成。此次“用水難”專項整治并非一勞永逸的終點,而是民生服務持續優化的新起點。宿豫區將供水保障納入長效管理機制,增建城鄉輸水干管,織密供水大動脈,全面構建六縱六橫的輸配水格局。同時,引用駱馬湖水源作為城北水廠主水源,在深度處理工藝基礎上,增加“超濾、納濾”雙膜處理工藝,不斷提升水源水質,努力將學習教育成果持續轉化為服務優化的生動實踐。
“群眾滿意就是我們的最好答卷。”宿豫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用水難’問題,我們還將持續聚焦電梯維護、垃圾處理、噪聲擾民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一體推進整改整治,切實把摸排的‘問題清單’轉化為群眾的‘滿意清單’,以干部的‘擔當指數’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真正讓學習教育成果惠及千家萬戶。”
(林元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