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黨員干部要發揚“釘釘子”精神,堅定為民信念,把準發力重點,以常抓不懈的恒心和毅力,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落錘聽音、敲釘見效。
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以“釘釘子精神”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弄明白“為誰落錘”這一根本問題。從深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到不斷擴大普惠養老供給,再到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始終是改革前行的目標和方向。黨員干部要關注終端、接觸末梢,到情況最復雜、矛盾最尖銳、聲音最集中的基層去,找準推動改革發展的痛點堵點,聚焦群眾生產生活的急難愁盼,奔著問題去、盯著目標干,量身定制為民謀福祉的改革方案,辦好辦實與群眾息息相關的“關鍵小事”,將更多的改革成效轉化為真正的便民、惠民、利民成果。
當前,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機遇稍縱即逝,挑戰無處不在。面對時代重任、人民期盼,找準正確方法和有效路徑,方能實現“壹引其綱,萬目皆張”。黨員干部要善于運用辯證思維謀劃發展,深刻把握階段性目標與長遠性計劃、全局性規劃與細節性舉措之間的聯系,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加強前瞻性思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避免僅憑蠻勁、逢墻亂釘。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點領域,緊抓“落一子而滿盤活”的關鍵環節,聚力破題、精準解題,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躍升。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從“楓橋經驗”的提煉總結到“千萬工程”的力行實踐,不難看出,抓改革促發展不是“一錘定音”的買賣,只有“一錘一錘接著敲“方得長效。如果執著于短期內見成效、出結果,常常是欲速則不達,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黨員干部要始終保持敢為人先的志氣、迎難而上的勇氣,瞄準既定目標,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涵養善始善終的定力、常抓不懈的毅力,謀長遠之勢,行長久之策,戒除“短平快”式心態,避免“間歇性”運作,以“冷思考”糾偏糾錯,用“熱行動”補短補差,以敢抓、善抓、長抓的過硬作風,推動各項改革任務落實、落地、落細。
(蘇州市相城區黃橋街道 李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