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抓改革、促發展,繁重的任務在基層,基本的抓手也在基層。改革工作要“接地氣”,必須貼近基層、聯系群眾、尊重實際,從改革第一線獲取養分、積蓄力量,推動改革在厚“底氣”、長“靈氣”、強“銳氣”中行穩致遠。
民生為本,厚積改革“底氣”。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為了人民而改,改革才有意義;順應民心而為,改革才有底氣。要拉長耳“聽”,通過調查問卷、協商議事、網絡問政等多種渠道,原汁原味地了解群眾的真情實感,從中提煉分析人民最直接的利益關切、最緊要的現實訴求,把“問題清單”轉化為“改革清單”,一件一件落實到位。要放低眼“看”,深入村居社區、融入民生日常,從群眾“第一人稱”視角出發,體驗改革問題抓得準不準、措施選得好不好、成效落得實不實,及時發現堵點難點,糾正工作偏差,把人民滿意作為改革的“試金石”,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真正改到點子上、改到群眾心坎里。
立足實際,涵養改革“靈氣”。基層情況千差萬別、復雜多變,再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在推行過程中也有可能會“水土不服”。要尊重基層實際,充分考慮不同地方發展基礎、工作語境、資源稟賦的差異,在深入調研、審慎評估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優化實施方案、完善政策配套。同時注重發揚民主,綜合采取座談交流、隨機走訪等形式,圍繞重點領域、重要政策,廣泛征求基層黨員、干部和群眾的意見建議,認真歸納梳理、適時運用,最大程度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推動形成各方面的“最大公約數”,使得各項改革舉措既符合客觀規律,又涌動勃勃生機。
減負增效,激活改革“銳氣”。基層是改革創新的源頭活水,唯有減負賦能,讓基層“輕裝上陣”,方能將蘊藏的改革偉力充分釋放。要理清改革的權責邊界、任務清單,同時為基層提供必要的人、財、物等各類保障,建立完善權責對等、人事相宜的改革協調機制,確保基層能夠“接得住、改得好”。要尊重基層首創精神,堅持鼓勵和引導并重,包容審慎看待基層改革的新思路新舉措,構建寬嚴相濟的容錯機制,動員廣大干部群眾共同為改革想招、一起為改革發力,從生動鮮活的基層實踐中汲取智慧、推廣經驗、破題開路,合力開創改革開放新氣象新局面。
(揚州市邗江區方巷鎮 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