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發展大局,干部是關鍵力量。為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精準賦能蘇州市“1030”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更多優秀干部、年輕干部向高質量發展主戰場集聚,常熟市持續升級中層干部市級交流平臺,以“設擂選優”的方式挖掘一批懂產業、通政策、精業務的“實戰尖兵”,定向輸送至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企業服務等改革攻堅第一線,為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能級提升注入強勁動能。
聚焦改革攻堅主戰場精準設擂
平臺搭建,首重精準匹配。如何確保干部供給與發展需求無縫對接?常熟市緊扣高質量發展需求,系統梳理全市重點單位及關鍵吃勁崗位的專業人才需求,深入分析近5年新招錄干部學歷背景與專業特長,形成干部專業能力結構圖譜。在此基礎上,精準聚焦發改、工信、開發園區等高質量發展主力部門,圍繞產業招商、金融投資、規劃建設、科技創新以及新能源、聲學等特色產業領域核心環節,精心設置54個“實戰擂臺”,這些擂臺不是簡單的崗位空缺,而是指向明確、挑戰性強的“一線戰場”,旨在引導和激勵干部在經濟建設最前沿、產業升級主陣地沖鋒陷陣、建功立業。實踐表明,這一機制有效激發了專業干部的內生動力。“看到常熟高新區‘科技與知識產權局高新科副科長’的崗位信息,我立刻報了名。”常熟團市委擁有生物技術專業背景的90后干部周遠奇表示,“平臺提供了將專業所長直接服務開發園區重點產業的寶貴機會,設擂選人的吸引力遠超常規崗位調動。”
“薦”“點”并舉選優配強
擂已設好,如何高效精準地將最合適的人才輸送到最需要的崗位?常熟市堅持“人崗相適、人事相宜”原則,打破部門壁壘,暢通干部交流渠道。一方面,各單位立足干部隊伍建設規劃和事業發展需要,充分征詢個人意愿,集中推薦35名有潛力、有闖勁的優秀人選,體現了基層黨組織的識才慧眼和薦才擔當;另一方面,組織部門結合日常調研和綜合研判,精準識別并“點將式”調派18名相關領域的專業骨干。通過“單位推薦+組織點調”雙軌并行,實現干部資源與事業發展需求精準對接、同頻共振。常熟經開區組織人事局局長周青表示:“我們急需一名精通工程項目建設工作的干部。通過組織部門‘點調’,市住建局業務骨干邵張豐同志迅速補充到位,解了燃眉之急,項目推進效率顯著提升。”邵張豐同志也坦言,“跨部門交流雖然挑戰大,但專業能力在解決實際復雜問題中得到了快速檢驗和進一步提升。”
精準“畫像”激活動能
干部輸送至一線只是起點,如何確保其在實戰中持續迸發活力、健康成長?常熟市深諳賽場選馬激活動能之道。為此,建立健全常態化跟蹤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綜合運用實地走訪、專項考核、實績分析等方式,多維度、近距離考察干部政治表現和履職成效,為干部精準“畫像”。設定6個月人崗匹配考察期,這既是對干部的“壓力測試”,也是組織精細管理的體現。考察期內,堅持實績導向,強化結果運用:對表現優異、實績突出的干部,及時納入重點培養對象庫,在評優評先、提拔使用上予以優先考慮;對不適崗或擔當作為不夠的干部,果斷進行優化調整,確保隊伍始終充滿活力。今年以來,已根據考察情況將27名表現突出干部納入儲備庫重點跟蹤培養,為4名干部優化了工作崗位以利其施展才干。常熟市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李昌生在考察期滿后提拔至常福街道農村工作局副股職崗位,其坦言:“起初對基層復雜性預估不足,工作有些吃力。組織部門及時找我談話,幫助分析短板,并調整到更契合我協調統籌能力的崗位,之后工作順手多了,干勁也足,本次提拔到副股職崗位更是給我增添了很大信心。”
鍛造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是一項長期工程。常熟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余盛州表示,將持續優化升級干部交流平臺,不斷拓展覆蓋領域、豐富崗位類型、完善培養路徑,推動更多政治過硬、能力突出的優秀干部到關鍵吃勁崗位“淬火”歷練,使其在重大項目招引、重點企業服務升級、城市功能區優化建設等硬仗中勇挑重擔、攻堅克難,為常熟高質量發展鍛造一支可堪重任的骨干隊伍。
(常組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