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上把‘考場’設在一線,晉升通道敞開,干得好不好清清楚楚,工作勁頭自然就上來了!”長期在基層工作的淮安區文旅開發中心黨組成員、六級職員孫兵深有感觸地說。
近年來,淮安區把激勵干部擔當作為擺在重要位置,通過“選育管用”各環節發力,構建多元多維激勵體系,以組織擔當帶動干部作為。
到一線考察干部
大到增設供電線路,小到盒飯供應,都主動協調解決,參與幫辦總投資100億元庫比森輪胎(江蘇)項目的漕運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范大慶貼心周到的服務,助力該項目生產比預期提前至少2個月。
成績的背后,是淮安區委精準識別考察、培養使用干部的生動體現。改變以往“不提拔不考察、不調整不接觸”的干部考察狀態,淮安區聚焦經濟發展前沿、關鍵崗位,采取專班跟進、蹲點調研等方式,到一線考察干部。
山陽街道作為全區工業經濟主陣地,項目地塊征收、安置分流等重點任務比較多。組織部門成立調研組,在督查檢查、竣工驗收等關鍵節點深入工作一線,從職責承擔、工作完成及貢獻度大小等分析研判,對干部開展客觀綜合評價。發現識別一批肯擔當能干事的干部同時,也見證了35天完成450戶房屋、10天完成320戶房屋搬遷的“山陽樣本”,為百億級項目落地提供良好要素保障,2024年以來,先后對山陽街道班子成員提拔、進一步使用6人,晉升職級8人。
在干部考察的“廣角”“景深”上下功夫,變辦公桌前“聽轉播”為直插現場“看直播”。全區先后提拔、進一步使用在招商引資、項目幫辦等重點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干部135人,占比57.0%,晉升職級201人,新調整配備86名熟悉工業經濟等專業型干部進入班子,推動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干部的擔當“看得見、算得清”
“感謝組織的信任和關心。”欽工鎮黨委委員、副鎮長袁峰在晉升后說,“近些年我分管國土規劃、征地拆遷等矛盾調處的工作,壓力不小。這次組織的認可和鼓勵,給了我莫大鼓舞。”
袁峰的晉升,是當地組織部門精準識別、激勵不同類型干部的直接體現。組織部門通過設置共性、自選評價要素,綜合考量干部所擔職責輕重等情況,形成“一干部一指數”,為區委選人用人提供參考依據,先后為21名能擔當、會擔當的干部晉升職級。
以“擔當指數”為標尺,構建“具體事對應具體人”考評體系,量準干部“分工、質效、口碑”三維實績。該機制如同精準的“度量衡”,讓干部的擔當實績“看得見、算得清”。
“以前評價干部,容易流于印象。現在不同,同是分管城建的副鎮長,你在全區同類干部里排第幾、承擔的項目難度系數多少、完成時效如何,組織上一清二楚,形成了‘不擔當就調整’的倒逼壓力。”一位鄉鎮干部坦言。
“‘擔當指數’評價機制有效推動了‘愿擔當、敢擔當、善擔當’在全區蔚然成風。”區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甘鈞表示。
打破“一次分配定終身”
“當初因專業限制沒能選到合適崗位,難以發揮專長。感謝組織搭建平臺讓我轉崗心儀領域,專業知識有了用武之地。”參加2025年度區級機關年輕干部“選崗交流”的區發改委年輕干部孫亞鳴說。
像孫亞鳴這樣因崗位錯配而埋沒專業優勢的并非個例。為破解人才資源配置矛盾,打破傳統“一次分配定終身”的固化模式,淮安區統籌實施區級機關年輕干部“選崗交流”、鎮街基層干部“設崗交流”、區鎮兩級“雙向遴選”等計劃,推動干部跨部門、跨領域、跨層級流動,先后有32名干部到新單位“揚帆起航”。
既搭“成長階梯”,也亮“職級標尺”。預留一定比例的職數設立“激勵池”,用于專項晉升在重大項目、重點工程以及重要領域攻堅表現突出的干部。上半年全區共晉升公務員145人、晉升事業單位六級職員2名。
“近年來,淮安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量質齊升的良好態勢,這背后是全區干部隊伍干事創業精氣神的空前高漲與活力奔涌,印證了區委將激勵干部擔當作為擺在突出位置、精準施策的顯著成效。”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閔敏說。
(淮組軒 易夢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