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江蘇省贛榆海洋經濟開發區華電LNG建設現場一片繁忙。選派干部王祥松有條不紊地指揮施工,“從鎮建設局到區石化新材料產業的實踐歷練,既積累了服務經驗、拓寬了視野,又為‘10+1’重點工程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王祥松的感悟,正是連云港市贛榆區選派重點工程實踐歷練干部的共同心聲。
今年3月以來,贛榆區深入實施干部適應贛榆現代化建設能力提升工程,創新選派干部到“10+1”重點工程實踐歷練機制,通過“一線蹲苗”“項目練兵”,推動干部在破解難題中增長才干,在服務發展中錘煉作風。截至目前,該區已選派22名專業背景強、能力素質硬的干部奔赴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招商引資主戰場,實現干部成長與全區發展同頻共振。
靶向選派才能讓“好鋼用在刀刃上”。有8年城建工作經驗的周天健進駐“開放引領工程”后,立即著手推進港口集疏運工程用海手續辦理、工程設計審批,迅速打開了工作局面。選派至“社會治理工程”的鄭孟超充分發揮法學專業優勢,助力“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平臺的規范運行。
為實現“量體裁衣”式選派,贛榆區聚焦“10+1”重點工程及“5+X”主導產業人才需求,建立“產業需求庫+專業干部庫”雙清單,摸排23家重點工程責任單位40個崗位需求,以“個人報名+組織推薦+綜合比選”形式,針對性摸排選派能源動力、化學工程、食品工程等緊缺專業人才,確保選派專業對口、經驗適配的干部點對點服務、實打實解難。
“過去在辦公室看報表,現在到企業跑車間,才知道降本增效的密碼原來藏在生產線上。”贛榆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選派干部白瑪央金深有感觸地說。選得準更要融得進、干得好,為確保實踐歷練不走形式,真正在一線干事善為,贛榆區構建了選派干部全周期管理體系,下發《“10+1”重點工程選派工作提醒函》,明確履職盡責、考核激勵、紀律監督、服務保障四個方面6條具體要求,保障責任壓實到位,動能激發到位。聚焦以學促干、學干相長,贛榆區圍繞選派干部崗位能力需求,用好“海州灣大講堂”平臺,邀請南京大學、浙江生態文明干部學院的知名專家學者舉辦5期講座,累計參加100余人次。
為準確評估選派干部的工作實績,贛榆區建立多維評價體系,通過駐點單位評日常表現、區委組織部查履職狀態、區發改委審項目進度、專題調研聽干群口碑等方式,量化選派干部實績。統籌用好職級資源和“贛事善為”正向激勵、反向約束“20條”,對不適應崗位的干部及時“回爐重塑”,對表現突出的重點關注,做到既搭臺壓擔,更暖心護航。目前,已完成實踐歷練中期評估,共有22名干部納入后備人才庫,切實推動干部成長在一線。
干部沉下去,發展提上來。經過5個多月的實踐歷練,22名選派干部有力推動隆基綠色甲醇、中糧油脂(連云港)等重點項目提質增速,切實促進贛榆資源潛力變為發展實力、政策紅利變為發展活力。正如贛榆區委組織部干部工作相關負責人說:“選派干部不是‘鍍金’,而是真刀真槍解難題,我們將持續做好選派工作,讓每名干部都能在適合的賽道跑出最佳成績,以干部素質優勢構筑贛榆發展勝勢。”
(王慶海 楊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