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調研中發現,比亞迪常州分公司有在拆分地完成包裝檢驗的需求,我們隨即努力爭取,通過上級海關跨關區協作、產地與拆分地海關聯動監管,就地實施鋰電池危險貨物包裝使用鑒定,預計每年可為企業減少運輸、堆存等成本支出超千萬元。”近日,在江蘇常州市開放“鏈”動能力提升班結業式上,來自常州海關的學員分享了自己的體會與收獲。
今年以來,常州市聚焦事業所需、干部所短、實戰所缺,按照聚焦一件事、培訓一批人、打通一條鏈的思路,堅持小切口選題、實戰化教學、項目化攻堅,創新探索“問、學、研、用”鏈式研訓新模式,通過鏈上問診、鏈上學習、鏈上調研、鏈上轉化,推動干部教育培訓精準賦能產業發展,有效鍛強各級干部挑大梁的真才實學。
鏈上問診 探索破題路徑
為破解干部教育培訓中選題不準、精度不夠、融合不深等問題,常州市在鏈式研訓中強化訓前問診,著力尋求破題路徑。
今年4月7日開班的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四鏈融合”示范班,是鏈式研訓的首個班次,著眼產業發展需求,貫通式調訓“政產學研用”全流程各環節相關干部。“研訓專門選取了常州最具優勢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作為研究樣本,一方面探究如何擺脫傳統產業依賴、迅速實現‘換道超車’,另一方面探索在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的下半場,該如何繼續領跑?!毖袑W導師、市工信局副局長許程偉介紹。
訓前問需,常州開展干部培訓需求調研和能力素質測評,一鏈一策制定研訓方案;靶向定位,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城市更新、對外貿易等重點工作開展立體式診斷,系統梳理政策支撐、機制創新、服務效能等方面短板難題,將問題清單作為核心任務貫穿研訓始終;跨界協同,精準抽調工作鏈上不同層級、不同年齡、不同領域、不同閱歷的干部,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從多元視角觀察思考問題、尋求解決方案。
鏈上學習 錘煉能力本領
研訓的目的是鍛強干部履職能力,更加有效地賦能產業發展。因此,常州市在研訓中把學員放在核心位置,精準聚焦學員需求,實現靶向賦能。
常州深化參訓學員“點單”、組織部門“配餐”的辦班模式,建立健全需求共商、課程共創、成效共評的參與式研訓機制。學員參與決定研學課程、培訓師資、調研點位和對標城市,并根據研訓中發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實時更新學習內容,變“被動接受”為“主動賦能”。
配強師資,選派有實戰經驗的領導和專家學者,構建“專業導師+理論導師+研學導師”三維師資體系。采用“專題講座+現場教學+案例教學+互動教學”的復合型課程設計,搭建前瞻式導學、精準式溯源、沉浸式悟道3大類學習場域,幫助學員尋癥開方、拓展思路。
5月26日舉辦的開放“鏈”動能力提升班中,設立金融和法律保障、就業和風險應對、通關和物流便利、產業轉型與市場開拓等4個組別,配備相應導師,并開放自主選課,鼓勵學員主動找差距、補短板,在思維碰撞中增強各級干部駕馭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能力本領。
鏈上調研 破解發展瓶頸
走出課堂,“解剖麻雀”。常州探索將任務帶到產業鏈上、將問題解決在產業鏈上,組織學員摸實情、找癥結、探路徑,深入產業前沿、基層一線開展考察調研、下沉走訪、座談交流等,精準把脈發展堵點。
“我們在調研理想汽車時發現,該公司雖然制定了整車出口計劃,但對通關業務細節并不熟悉,我們就主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服務,定制通關方案、規范申報要素、指導原產地證申領?!背V菔猩虅站謱W員介紹。回到課堂后,學員們又開展了“無人駕駛商品車進出綜保區智能通關系統”項目前瞻性論證,將一個問題的解決延伸至一類難題的化解。
走出常州,對標“取經”。常州堅持向先進典型對標、向行業權威學習,聚焦不同研訓主題開展市外調研,精心選取專業園區、頭部企業、科研院所、智慧社區等典型實戰場景,訓戰結合實現學以致用,每期安排調研點位多達20余個。
6月22日開設的“鏈聚城市更新”示范班,以上海市為研訓場景,聚焦社區改造、工業改建、智慧城市打造等對標尋標,常州組織學員到上海城市展示客廳、數字轉型體驗館、楊浦濱江段,學習先進背后的理念支撐。
鏈上轉化 激活發展引擎
干部教育培訓,出發點在學、落腳點在干。常州市著力將課堂與發展實踐相鏈接,真正讓學習成果有效轉化為發展動能。
建立“課題在相關系統分享、案例在黨校教學呈現、成果在工作一線運用、學員在實戰實訓成長”的成果轉化機制,讓可借鑒的先進經驗轉化為具體的政策措施。鏈式研訓打破職務層次、工作領域、閱歷年齡等界限,多部門聯動搭建各類學員同訓、同學、同研的貫通式研訓平臺,推動實現信息互聯、資源共享,一體研學、優勢互補。研訓結束后,學員群就地轉化為工作群,搭建持續性學習場域,推動政策、資本、技術、人才等各類要素加快集聚,更好助推事業發展、服務干部成長。
一批階段性成果已落地產業鏈上。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四鏈融合”示范班結束后,學員研究提出的支持企業發揮引才用才主體作用10條舉措,轉化為全市的大力實施新能源產業人才集聚行動?!版溇鄢鞘懈隆笔痉栋鄬W員總結提煉出的老舊小區改造同步加裝電梯、動員居民參與監督、盤活閑置房屋資源3項經驗做法,被迭代推廣。開放“鏈”動能力提升班組織學員掛鉤聯系重點園區、頭部企業,幫助解決難題、匯聚資源、打通渠道,有力推動全市外貿進出口實現兩位數增長,并助推本地歷史上單體投資最大的外資項目安米項目于8月底開工。
常州持續引導學員將鏈式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讓研訓成果真正轉化為挑大梁的硬核動能。今年以來,已舉辦示范培訓10期,分層分類培訓620人次,系統破解產業供應鏈渠道不暢、創新研發能力不強等10余類難題,輸出產業圖譜2份、經驗案例3項、調研報告6篇、產學研合作項目7個。
(唐文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