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黨員干部要勇挑重擔、開拓進取。組織敢擔當,干部有力量。組織部門要堅決扛牢政治責任、挺起組織擔當,在激勵干部勇挑重擔上拿出更多硬招實招,讓愿擔當、敢擔當、善擔當蔚然成風。
匡正干的導向,讓愿為者干勁足、有奔頭。選人用人導向是政治生態的晴雨表,更是激勵干部干事創業的指揮棒,選得準、用得公,干部干事才能方向明、動力強。堅持事業為上、人事相宜,將“研究人”與“研究事”緊密結合,構建“集中考+平時察”研判機制,既采取“家家到、人人談、個個研”等方式集中調研,為班子運行把脈、給干部表現畫像,又常態開展干部業績“晾曬”評議,持續完善“單位述評、縣鄉互評、領導點評、組織綜評”多維評價體系,推動干部在橫向比較中找差距、縱向對標中看進退。堅持以實干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強化研判成果和考核結果運用,既及時啟用敢闖敢干的“獅子型”干部,也不埋沒默默奉獻的“老黃牛”式干部;既大膽使用優秀年輕干部,也統籌用好各年齡段干部,以正確用人導向引領干事創業方向。打破職級晉升“平均主義”,對長期扎根信訪維穩、城市更新等艱苦崗位且實績突出干部,實施專項晉升激勵。健全不擔當不作為“識別發現、組織處理、下后管理”全鏈條機制,對“躺平者”“撞鐘者”堅決調整,杜絕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秉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對“下”后干部加強教育管理,對把問責當動力、在新崗位干出實績的干部,一如既往關心、一視同仁使用,真正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良性循環。
提升干的能力,讓善為者底氣足、能成事。沒有能攬“瓷器活”的金剛鉆,攻堅便難破困局;缺乏解開“千千結”的真本領,破題就難有突破。要深入實施黨的創新理論學習計劃,優化完善“第一議題”、主題黨日等制度,通過原原本本學、融會貫通學夯實理論根基。持續加強干部政績觀教育,堅持主體班次必訓、專題班次必訓、重點對象必訓,經常性“給過熱情緒澆清醒水、給急躁心態澆鎮定水、給過高胃口澆務實水”,教育引導干部多做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實事好事。實施“走出去、請進來”賦能計劃,外派干部赴先進地區專題研修、跟崗學習,內邀專家學者、一線骨干授課輔導,推動干部立足一域謀全局、跳出本地看發展。圍繞特色產業發展需求,精心辦好“產業發展大講堂”,幫助干部填知識空白、補素質短板、強能力弱項,錘煉與崗位職責相匹配的“硬核”本領。梳理干部專業特長、履職經歷、培養方向形成“能力清單”,緊盯改革發展重點、項目建設難點、民生服務堵點建立“實踐清單”,通過精準匹配、對口選派,實現干部成長、事業發展、群眾滿意三方共贏。深化“縣鄉切換、專業對口、黨政交叉”培養模式,讓干部在多崗位、多領域、多層級實戰實訓中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豐富閱歷,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頂得上、打得贏。
增強干的底氣,讓敢為者腰桿硬、放手干。組織部門作為干部的“娘家人”,既要當好“伯樂”,更要做實“后盾”,旗幟鮮明為擔當者擔當、對負責者負責。制定執行鄉鎮(街道)履行職責事項清單,把基層不該承擔或接不住、管不好的履職事項減下來,把基層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權限放下去,更好地為“車”減負、為“馬”賦能。持續深化“牌子亂象”整治、減表減賬減事項等專項行動,規范考核事項年度計劃管理和備案審核,取消“一票否決”和簽訂責任狀等事項,讓干部輕裝上陣抓主業、心無旁騖干實事。建立事前風險備案制度,清晰界定改革探索中的先試先行、發展大局中的擔當履職、服務優化中的容缺受理、矛盾化解中的主動介入、應急處突中的臨機決斷等可容情形與剛性紅線,優化備案申報、審查核實、集體決策操作程序,為想干事的“開綠燈”、為敢干事的“兜住底”。會同紀委監委建立健全不實舉報澄清保護機制,及時為遭到虛假惡意舉報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影響,決不讓干事者流汗又流淚。嚴格落實帶薪休假、年度體檢、健康休養等制度,及時走訪慰問、關愛幫助因公受傷、突發疾病、生活困難的干部職工,主動與受到處理處分、遭遇重大變故的干部進行談心談話,對在處理突發事件或承擔專項重要工作中表現突出、成效明顯的干部及時給予嘉獎記功,讓干部干事創業更加盡心、舒心、安心。
(東海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夏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