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實績是實干的成效體現,是不摻雜水分的“干貨”。以實干作答、以實績交卷是對黨員干部能力和作風的檢驗,也為各級組織部門考察了解干部提供了重要時機。
察清干實績的“實干家”。實績是一面鏡子,集中客觀地反映干部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和工作作風。透過實績看干部,不是淺入淺出“看表面”,更不是按照腳本“走過場”。組織部門要練就知事識人的“火眼金睛”,在一次次任務攻堅、一項項具體行動中看到實績背后的擔當、發現干部背后的擔當。把“察實績”與“識準人”結合起來,橫向上,打破“信息孤島”,全面了解干部所在單位的日常評價、對口部門的實績評價和服務對象的作風評價,多側面、立體化地考察評價干部。縱向上,通過駐點調研、資料分析等多種渠道掌握一貫表現,特別是了解干部完成重大任務、應對重大事件情況,動態地、歷史地評價干部。
樹牢重實績的“風向標”。用人干事,重在導向。正確用人導向,不僅是指引干部成長進步的風向標,也是引領干事創業的指揮棒。實績導向越鮮明,就越會形成“百舸爭流、奮楫者先”的生動局面。反之,如果偏離實干實績軌道,出現“干多干少一個樣”“躺平還能躺贏”的怪象,不僅挫傷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而且直接影響地方事業高質量發展。以實績論英雄,最公道,也最可靠。組織部門要旗幟鮮明地亮出“有為者有位”這一標尺,把崇尚實干、勇爭一流作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標準,讓敢啃硬骨頭的“闖將”、一線攻項目的“干將”、改革善創新的“能將”脫穎而出,讓不擔當不作為的“躺平者”無處可躺,推動各級干部政治上有盼頭、事業上有奔頭、干事創業有勁頭。
下好獎實績的“及時雨”。干部為事業擔當,組織為干部擔當。以實干創造實績,不僅要靠干部的自覺,也要用組織的關心關愛滋養膽識勇氣,充分調動干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干部干字當頭、奮力一跳保駕護航。完善考核評價和正向激勵機制,堅持獎在“平時”、獎在“急時”,在重點工作和重大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績后,第一時間把那些政治過硬、勇于擔當、貢獻突出的“真金”識別出來,獎到位、給得準,最大程度釋放激勵效應。還要看到,干事總是有風險的,要加強對“挑擔人”的關懷和保護,既健全制度機制“事前撐腰”,也容錯免責“事后補救”,讓干部干事的底氣更充足、拳腳施展得更開。
(宿遷市委組織部 王溪源、宿豫區委組織部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