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經濟技術開發區GDP增長6.3%,新簽約注冊5億元及3000萬美元以上重點項目25個,實際利用外資1.2億美元,新簽約注冊項目數和實際利用外資均列全市第一……如今的江蘇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正搶抓戰略機遇、奮力乘勢而上,努力成為南通最具活力的對外窗口和投資高地。
發展向“新”離不開隊伍煥“新”。今年以來,經濟技術開發區聚焦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需求,秉持“菁銳引領、跨域協同、新銳接續”的培養理念,構建“專業化培訓—實戰化練兵—系統化鍛造”培育體系,為打造“千億級”園區淬煉一支勇于拼搏能干實干的干部尖兵隊伍。
淬火強基
鍛造專業招商“主力軍”
“這樣的培訓既促進招商‘老將’理念更新,也推動招商‘新兵’融入團隊、展現風采,大家互學互鑒,氛圍濃厚,效果很好。”3月17日,為期三天的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四屆招商隊伍“礪劍班”順利結業,招商局副局長張振華收獲頗豐。
面對產業格局的深刻變革,經濟技術開發區持續推進干部履職能力“能達尖兵鍛造工程”,聚焦精準招商,連續四年開展招商菁銳“礪劍”培訓。
為應對招商引資工作的新形勢、新趨勢,今年的“礪劍”培訓圍繞“懂產業、懂經濟、會招商、會服務”的核心能力重塑目標,補知識短板、探招商新路、強實戰實訓。知識增長板塊,特邀行業專家系統講述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產業前沿知識;實務精進板塊,由精業務、通政策的招商“標兵”解析突圍之路的實踐經驗;實踐演練板塊,首次將AI模型導入行業研究、目標定位、可行性分析等項目篩選全過程,并進行現場模擬推介,有效推動招商隊伍實現從政策解讀到行業研判、從項目洽談到要素保障的能力躍升。
凝聚合力
組建產業創新“先鋒隊”
為著眼未來發展主動權,構建產業競爭新優勢,經濟技術開發區打破部門壁壘、統籌全區資源,繼2023年首期青訓營舉辦以來,今年繼續組建第二期“能達棟梁”青訓營,創新實施“深研鑄鏈”產業研究行動。
精選8名“80后”正科級干部領銜揭榜、組建專班,統籌百余名“85后”年輕干部,緊緊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醫藥健康和新能源“3+1”主導產業以及未來空天、未來通信、未來能源和未來深遠海裝備“3+1”未來產業鏈式攻堅、實戰突圍。通過對技術路線、市場格局和投資動態的深度跟蹤,推動年輕干部在產業研究、項目招引、惠企服務中實現能力蝶變,在產業鏈上擔當作為。
“我們組12名成員來自多個部門,既有船舶海工、交通運輸專業背景的干部,也有重大產業項目的招商精兵和私募基金公司的研究強將。”深遠海裝備研究組組長李士偉介紹,通過“專業領銜+跨域協同”,以產業鏈研究為紐帶,實現了從單兵作戰到體系攻堅的轉變,年輕干部的產業理解力和項目把控力得到了質的提升。
百煉成鋼
建強接續發展“后備力量”
“從社區停車難整治到招商項目對接談判,這種‘跨界摔打’讓我快速成長為多面手。”2024年新入職的年輕干部陶慧婕,已隨招商局參觀學習項目10余個、接待項目近20個,參與重大推介會3場,如今已能獨立完成產業政策解讀、投資環境推介等專業工作。
新入職年輕干部的破繭蛻變,得益于日漸完備的培養體系。為練就年輕干部能干事的本領、砥礪干成事的韌勁,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組織部全面實施新入職年輕干部“3+3”輪訓,即政治導師、業務導師、生活輔導員三類導師全程幫帶,先進地區、基層一線、招商前沿三大陣地跟崗學習。
通過學研用考一體化設計,推動年輕干部實現“一年跟著干、兩年單獨干、三年成骨干”。2024年,15名優秀年輕干部先赴蘇州參加“星火班”跨江實訓重塑認知,后下沉社區、街道、企服中心輪崗直面治理難題,再投身招商一線攻堅項目招引,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素質能力得到較大提升。
“一線是最好的課堂,實踐是最好的導師。”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組織部部長姜宇敏表示,“干部隊伍的戰略性培養,始終是制勝未來的關鍵一招,在體系化干部培養機制的驅動下,我們正聚力干部培養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耦合,力爭人人都是產業鏈‘活字典’、政策包‘百事通’,以過硬實績展現開發區‘勇挑大梁’的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