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績觀是一面“鏡子”,映照著黨員干部的責任和擔當。正確的政績觀是為政之德、從政之道、施政之要,黨員干部要自覺把為民造福的政績觀作為推動發展的價值取向、干事創業的行動坐標,時時對標自省、常常躬身實踐,在新時代敢為善為、擔當作為的征程上,認真把握“對上”和“對下”、“小我”和“大我”、“顯績”和“潛績”三對關系,牢固樹立和踐行為民造福的政績觀。
堅持“做事”不“作秀”,把握“對上”和“對下”的統一關系。“做事”是腳踏實地、真情實感去做工作,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體會得到;“作秀”則是做表面文章、干面子工程,擺“官架子”、搞“花架子”,是“假把式”。少數黨員干部一味“唯上”、“媚上”,面對領導曲意逢迎、諂媚拍馬,面對下屬和群眾頤指氣使、吆五喝六,歸根結底就是政績觀出現偏差,沒有處理好“對上”和“對下”的關系。干部干事應以工作實績和群眾滿意為基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既要“向上看”,也要“向下看”。要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接地氣、通下情,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站穩人民立場。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不慕虛榮、不務虛功、不圖虛名,切實做到權為民作用、利為民所謀。
堅持“謀福”不“謀利”,把握“小我”和“大我”的統一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會有海一樣的胸懷、山一樣的崇高”。中國共產黨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把為老百姓辦了多少好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李先念“堅決服從組織安排”、黃旭華“隱功埋名、終生報國”,建黨以來,無數共產黨人秉承著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犧牲奉獻精神,譜寫了一曲又一曲贊歌。對于新時代的黨員干部來說,應深刻領會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踐行宗旨為民造福的重要要求,涵養“功成不必在我”的寬廣胸襟,扛起“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以實干當頭,聚力辦好民生實事、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自覺把個人利益的“小我”融入到為人民群眾謀福利的“大我”之中,將個人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起來,切實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堅持重“里子”不好“面子”,把握“顯績”和“潛績”的統一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握好潛績和顯績的關系”,指出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后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一些地方大搞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不顧實際走竭澤而漁、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的歪門邪路,給人民群眾和地方發展帶來沉重負擔。只有科學合理擺正“顯績”與“潛績”的關系,堅持同步推進、均衡用力,才能真正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黨員干部要從思想認識上正本清源,端正干事創業方向,始終明白“我是誰”、知道“為了誰”、懂得“依靠誰”。把“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結合起來,對于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逃避不妥協,想方設法推動落實,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歷史、人民檢驗的實績。
(徐州市鼓樓區琵琶街道 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