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組織部長會議指出,以正確用人導向引領干事創業導向。干事創業、勇挑大梁,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組織部門肩負著選賢任能的重要職責,必須堅持選拔、培養、管理、使用全鏈條貫通、全方位發力,以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鍛造一支堪當現代化建設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
以公道正派的作風選干部。只有以公道之情對待干部、以公道之據考察干部、以公道之心選用干部,才能贏得公信力、選出好干部。提升政治體檢顆粒度。前置政治審核關口,用好“5+X”指標體系,開展全覆蓋式政治體檢,探索增加社會關系、信訪線索、群眾口碑等要素排查,把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作為必查內容,確保選出來的干部政治上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提升知事識人精準度。堅持把“研究人”與“研究事”結合起來,采取分領域劃片聯系、分層次收集信息、分類型集中研判的方式,考準考實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群眾認可不認可,以知人推動善任。提升選任工作規范度。堅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既不戴“有色眼鏡”,不搞“親親疏疏”,堅決破除成見、偏見、短見;也不怕得罪人、不當老好人,堅持原則、堅持標準,勇于為干部說公道話,敢于抵制歪風邪氣。
以多維立體的模式育干部。事業越是向前發展,對干部的能力要求就越高,越需要組織的精心統籌謀劃。首在思想淬煉。堅持“第一議題”抓學習、“第一遵循”抓貫徹、“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實,健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長效機制,打造一批精品課程、推出一批典型案例,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刻骨銘心進頭腦。要在專業訓練。深化黨員、干部、公務員、人才教育培訓一體化推進機制,積極搭建“黨校+基地+黨教中心”培訓合作平臺,堅持全員輪訓、分類調訓相結合,推動基本培訓落地見效。聚焦硅產業、循環經濟等產業發展需求,舉辦專題研修班,辦好“產業發展大講堂”,不斷提升干部專業縱深度。重在實踐鍛煉。干部只有平時摔打出“經歷”,才有急時攻堅之戰力。深化“縣鄉切換、專業對口、黨政交叉”培養模式,分批次分類別地把干部放到改革發展穩定第一線、重大斗爭最前沿摔打錘煉,讓干部在真刀真槍的實戰中鍛煉實操能力、實踐本領。
以系統集成的制度管干部。好干部是選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抓好日常監督“治未病”。聚焦“關鍵少數”,健全“一把手”日常監督預防機制,完善政治、權力、負面“三張清單”,推動“一把手”知責明責、履責盡責;聚焦“家風作風”,加強對干部八小時之外的監督,嚴格執行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從嚴做好干部兼職和離職從業管理,不遺余力抓早、抓小、抓預防。加強關愛關懷“暖人心”。干事業總是有風險的,在實踐中不能因為干部在改革創新中出現失誤,就把人“一棍子打死”。落實及時獎勵、帶薪休假、健康休養、談心談話等制度,讓干部切身感受到“有強度”的激勵和“有底線”的包容。
以人事雙贏的目標用干部。在新時代“后發先至”征程中勇挑大梁,必須把干部用好、把班子配強,努力讓實干者實惠、優秀者優先。把握好遵循規律和大膽使用的關系。遵循干部成長規律,堅持漸進式歷練、多崗位鍛煉,幫助干部積累領導經驗、提升工作水平。突出實干實績導向,將干部選任與單位考核等次、個人年度考核等次、重點項目推進、干群滿意度評價“四掛鉤”,大力提拔重用能扛重活、敢打硬仗、善攻難關的干部。把握好結構搭配和功能匹配的關系。既注重領導班子結構優化,最大限度做到知識能力相長、經歷經驗相補、性格氣質相容;也不只看結構性干部“有沒有”“有多少”,更強調“好不好”“優不優”,防止結構硬、功能軟。把握好當前配備和長遠儲備的關系。立足當前抓配備,剛性落實干部年度配備計劃,對能勝任實職的不安排虛職、能委以重任的不放到普通崗位;放眼長遠抓儲備,通過識別發現一批、鍛煉培養一批、分類儲備一批等方式,不斷擴大年輕干部的“源頭活水”,確保近期有人用、遠期有人接。
(東海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夏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