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著力建強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執政骨干隊伍。全國、全省組織工作會議就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作出了系統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將樹牢“四個注重選拔、四個堅決不用”的鮮明用人導向,努力鍛造“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干部隊伍”,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秦淮篇章提供堅實保障。
堅持提質培能,聚焦實踐實訓培養人。繩短不能汲深井,淺水難以負大舟。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面臨的改革攻堅形勢也更加復雜、任務更加艱巨,對干部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要求必須堅持發展需要與干部需求對接,專業訓練與實踐鍛煉結合,著力增強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能力,以過硬本領提升發展信心。
專業訓練賦能。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應急處突與群眾工作等專題,開展能力素質提升班,不斷提高中青班、新任區管干部培訓班等班次中的專業課程比重,針對招商引資、綜合執法等專業領域,推動領導干部上講臺,讓“懂的人”講給“干的人”聽。運用典型案例、現場教學等形式,加強實戰培訓,幫助干部填知識空白、補素質短板、強能力弱項。
實踐鍛煉提能。有計劃地把干部放到城市更新、環境治理、信訪維穩等重點工作和吃勁崗位,在實踐鍛煉中提升協調解決矛盾、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與南部新城建立干部雙向互派機制,深化機關部門、街道板塊、區屬國企干部交流,選派干部到外省外市、上級機關掛職鍛煉,推動干部在不同崗位挑重擔、長才干。
墩苗歷練蓄能。探索改變年輕干部“一次分配定終身、一個崗位奔到頭、一個單位到退休”模式,有序安排交流輪崗,推動在艱苦崗位、復雜環境中墩苗歷練。實施好崗前實踐“第一課”,安排新入職公務員到社區網格和信訪部門跟崗鍛煉,實施思政、業務“雙導師”制度,傳經驗、理思路、教方法,幫助年輕干部盡快熟悉情況、提升能力,每月跟蹤評價,動態掌握現實表現情況,推動年輕干部在基層一線接地氣、出力氣、增底氣。
堅持選賢任能,聚焦事業發展選用人。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堅持以實干實績用干部,把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發現出來、使用起來。著眼事業長遠發展需要,根據干部特點專長,做到揚長避短、因材施用。
科學評價干部政績。引導干部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努力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依托社區“民生工作站”、掛鉤聯系基層機制,推動黨員領導干部常態化下沉聯系服務群眾,在實干為民中踐行正確政績觀。結合主題教育對政績觀偏差、干部不擔當不作為等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將排查整治和工作推進情況作為評價干部政績觀的重要依據。深化“區管班子家家到、區管干部個個談”,結合巡視巡察、考核考察、掛鉤聯系等方式,全面客觀評價干部政績。
精準考核干部實績。構建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體系,實現對機關部門、街道、板塊、區屬國企考核全覆蓋。精準確定考核指標,提升經濟發展、安全穩定、基層治理等中心工作指標權重,針對科技創新、樓宇經濟、城市管理等重點領域設置個性化指標,確保考準考實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推動干部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多做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得民心的事。
一線識別干部擔當。堅持把基層一線、急難崗位作為干部培養選拔的主陣地,近距離考察識別干部,通過專項考核、掛鉤聯系等,深入經濟發展主戰場、項目建設第一線、社會治理最基層、安全穩定最前沿,考察識別選用干部。持續推進從優秀社區正職中定向招錄公務員,選聘納入事業編、國企崗位管理等,營造工作在一線落實、實績在一線檢驗、干部在一線成長的良好氛圍。
堅持嚴管厚愛,聚焦擔當作為激勵人。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風、管紀律的從嚴管理機制,推動干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建立健全干部擔當作為的激勵和保護機制,切實為勇于負責的干部負責、為勇于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抓敢管的干部撐腰,讓愿擔當、敢擔當、善擔當蔚然成風。
緊盯“關鍵少數”。深化落實“一把手”監督關愛提示制度,制定“一把手”監督清單,完善“一把手”特別監督檔案,綜合運用批評教育、誡勉談話、組織處理等手段,提升監督實效。制定領導干部能上能下具體規定,細化“下”的具體情形,探索對反映問題集中的干部給予過渡觀察期,對觀察期內表現不佳的干部堅決免職處理,推進能上能下制度化常態化。
注重抓早抓常。建立干部監督聯席會議和信息共享制度,完善干部特別監督檔案,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開展關愛提醒和批評教育。加強個人有關事項查核處理、“裸官”清理、違規兼職和經商辦企業處理處置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切實發揮組織監督震懾作用。拓寬干部監督信息來源渠道,強化“八小時以外”監督。關注年輕干部的思想狀態、素質提升、作風養成,及時提醒糾偏,引導扣好“每一粒扣子”。
加強激勵保護。把用當其時作為對干部最好的激勵,對敢于擔當負責、勇于攻堅克難、善于創新突破、取得突出成績的干部,及時予以褒獎和使用;對特別優秀的干部,打破“隱形臺階”,優先提拔重用。釋放職級晉升、健康休養、及時獎勵等政策紅利,讓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不一樣。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對符合容錯標準的干部進行減責免責,完善澄清失實控告工作流程,最大限度保護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
(南京市秦淮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馬獻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