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賦予江蘇“四個新”的重大任務。全省組織工作會議指出,要著眼實現總書記賦予江蘇的使命任務,努力匯聚更為廣泛的人才力量。青年人才是人才隊伍中最活躍的因子,在推進落實“四個新”重大任務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實施更加積極開放的人才政策,全力打造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靖江篇章提供扎實人才支撐。
遞好“橄欖枝”,構建到邊到位的青年人才支持體系。“人材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唯才是舉的誠意越足、渠道越寬,人才涌流的活力就越強、成效就越好。我們將持續推進青年人才“減負賦能”行動,著力構建力度、廣度、溫度兼備的青年人才支持體系,讓廣大青年人才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卸下包袱、輕裝奔跑”。
多元化“拓渠道”。堅持市內、市外聯動,用好“泰州日”“靖江校園日”等活動平臺,開通校園引才專線,打造四季招聘、就業小屋等“家門口”就業載體,不遺余力吸引青年人才來靖發展。面向靖江籍在外人才,實施“再回首·雁靖歸”二次選擇返鄉行動,定制、推送優質崗位,吸引青年人才“鳳還巢”。
多層次“架梯子”。堅持對青年人才厚愛三分,在各類人才工程中定制“青年人才專項”,進一步提升支持比例、放寬條件限制,讓青年人才“借梯登高”。強化青年人才主觀能動性,設置崗位成才獎,鼓勵青年人才在職提高學歷職稱、在重大任務中挑大梁當主角。
多方面“添燃料”。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推行學歷、職稱、薪酬“三軌評價”,開通“舉薦制”綠色通道,助力青年人才“出圈”“出彩”。加碼青年人才政策,落實購房補貼、生活補貼、創業補貼、低息貸款等“一攬子”支持政策,護航青年人才在創新創業道路上行穩致遠。
栽好“梧桐樹”,打造堅實寬廣的青年人才事業舞臺。“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事業是吸引人才的最強磁場,我們將以“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為目標,廣泛搭建青年人才的事業舞臺,努力讓每一個夢想都能在靖江盡情綻放、每一名人才都能在靖江振翅高飛。
筑高“科創登峰之臺”。聚焦解決縣域創新資源不足、承載能力不強的現實困境,廣泛對接大院大所、鏈接龍頭企業、嫁接社會資本打造創新平臺,加快推動省船舶產業技術研究院落地、中科光電(靖江)研究中心運轉,“成建制”承載高端人才來靖創新。出臺“飛地”研發機構認定管理辦法,支持企業到中心城市設立離岸孵化基地,厚植青才創新的一方沃土。
筑好“創業精英之路”。緊貼青年人才事業發展需求,用好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生創業園、青年網媒創客中心等眾創空間,跟進創業指導、創業融資等公共服務,全力解決青年人才創業的后顧之憂。辦好“泰有引力、靖聚英才”雙創大賽、創客文化節等青創活動,推行“大賽遴選+基地孵化+資金支持+導師幫帶+培訓賦能”青創人才培育模式,全鏈條托舉青年人才創業夢想。
筑牢“技能成才之基”。堅持產教融合,用好公共實訓中心、智能制造學院等技能人才培養陣地,支持校企合作開設“定制班”“冠名班”,加大培育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金藍領”。推行“專題班+實訓營+公開賽”聯動訓練、高級技師與青年工匠師徒傳承、外聘高級“周末工程師”技術指導等培養模式,助力青年人才叩開技能成才之門。
筑好“溫馨巢”,拓展后顧無憂的青年人才發展空間。“茂材需沃土,良禽擇良木。”建設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吸引青年人才“近悅遠來”是前提,留住青年人才“一往情深”是關鍵。我們傾力打造讓人才“相見恨晚”、與人才“相與為一”的良好生態,以和風細雨滋潤青年人才安心“出苗”、放心“抽穗”、專心“成熟”。
打造品質“安居地”。著眼解決人才“立足之地”,全域布局人才社區、驛站、公寓等“人才家園”,打造拎包入住的青年人才“落地首站”。構建從大專生到博士生、從見習求職到就業落戶的人才安居保障體系,打造與一二線城市相接近的就學就醫環境,用心守護青年人才“此心安處”。
編制高效“服務網”。堅持以集成化、信息化推動人才服務高效化、便捷化,推廣“專區、專窗、專線、專網、專員”人才服務模式,用好“靖心靖享”人才服務云上空間,實現工程項目申報、福利待遇申領等人才事項一站、一網通辦。推出“青年人才碼”,不斷豐富用“碼”場景,讓青年人才享受更多便利、感受更大尊重。
解鎖城市“年輕態”。持續完善人才文體服務,聚力打造城市生活休閑中心、青年人才共享中心、人才公園等城市青才打卡點。大力支持咖啡社、手作社等青年社團以及青商會、博士聯誼會青才組織發展,定期舉辦“青年人才節”“城市打卡日”“周末嘉年華·靖享星期六”等系列活動,加快建設更具人氣值和辨識度的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
(靖江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孫鵬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