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國民經濟命脈所在,是保障經濟安全的“萬里長城”。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提出“四個新”的重大任務,其中一個就是“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展現新作為”。我們要深刻把握“四個新”的豐富內涵與實踐要求,牢記總書記囑托,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務實的措施,加強產業鏈黨建工作,這既是我們一以貫之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切入點,更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濱湖新實踐的重要抓手。
以黨建鏈串聯產業鏈,帶動鏈上建組織、筑堡壘。產業鏈延伸到哪里,黨組織就要覆蓋到哪里。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肌體的“神經末梢”,要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推進產業鏈黨建工作,必須要構建起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不斷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我們堅持將黨組織建在經濟發展最活躍的產業鏈上,通過嚴密組織體系,讓黨的領導“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網格化全覆蓋。堅持以龍頭企業、園區樓宇、商圈市場為主體,以“產業相關、地域相鄰、行業相近”為紐帶,通過單獨建、聯合建、統籌建等方式,大力組建鏈上企業黨組織,使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有形有效。探索條塊結合、上下聯通的工作體系,構建由縣級組織部門、屬地黨組織領導,職能單位、屬地園區具體負責,N家鏈上企業和相關機構共同參與的“2+2+N”組織體系,形成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
制度化明分工。堅持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著力構建職責清晰、任務明確、環環相扣的產業鏈黨建工作責任體系。建優產業鏈黨建“融創匯”聯席會議,制定輪值鏈長、書記述職、紅鏈項目等配套制度,清單式、項目化分解年度產業鏈黨建工作重點任務,季度組織現場觀摩、項目評審,確保工作能出成果、快出成效。
專業化聚先鋒。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是黨的活力的源泉。只有充分發揮好黨員的先鋒引領作用,才能讓組織堅實起來。我們采用組織選派、“雙優雙培”等方式,配強黨建工作力量,加強對企業主、高級管理人員、高層次人才等優秀群體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通過建設鏈上企業“紅色車間”“先鋒班組”黨員示范點,開展黨員示范崗、工人先鋒號、青年文明號、巾幗文明崗“四崗聯創”活動,以黨員帶頭作為推動鏈上企業創新有為。
以黨建鏈優化服務鏈,推動鏈上聚資源、強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我們將堅持資源聚在鏈上、服務沉在鏈上,做優產業鏈黨建“八個一”服務清單,強化要素保障、增強融合協同,不斷強化產業鏈發展韌性。
以“組合式”服務強化資源融合。用足用好下沉資源,精選部門業務骨干組建“紅色顧問團”,整合各領域、各條線資源要素,搭建企業供需對接會,形成系統性、全方位的惠企助鏈“政策包”,著力破解政策“大鍋飯”、成效“大呼隆”等問題,真正把組織資源轉化為產業鏈黨建的工作資源、保障資源、發展資源。
以“潤心式”服務強化載體建設。一體化打造綜合型、標準型、便捷型三級黨建服務陣地,舉辦產學研交流會、項目發布圓桌派等產業鏈發展活動,推出金融融資、勞動保障、轉型指導等多元服務,完善生活服務、休憩茶歇、學習閱讀等功能布局,發布“鏈心家”地圖指引,讓黨的溫暖“春風化雨潤人心”。
以“靶向式”服務提增工作效能。鏈上服務不能閉門造車,更不能異想天開,要變“等上門”為“登上門”。圍繞上下游、大中小企業集群逐級建立黨建聯系點,組織開展產業鏈蹲點解剖、調研走訪,把鏈上企業愁盼問題“摸上來”。暢通訴求反饋渠道,按照“一鏈一策、一企一議”靶向服務,確保實惠落地見效。
以黨建鏈賦能發展鏈,牽動鏈上求創新、興產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江蘇要在科技創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國重要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使高質量發展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濱湖擁有12家省部屬科研院所及4家新型研發機構的集聚優勢,我們將探索黨建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四鏈融合”發展路徑,肩負起在科技自立自強上走在前的光榮使命。
堅持產學研強鏈。圍繞“關鍵技術、關鍵部件”,完善院地合作共建、區領導掛鉤聯絡、“一院所一服務專員”等工作機制,組建政學研朋友圈,由產業鏈黨委牽頭,協同科研院所、龍頭企業,探索成立產業鏈技術協同創新支部,分領域建立產業鏈發展智庫,為技術創新、人才引進、項目申報、賽事舉辦等提供解決方案。
堅持政銀企固鏈。建立“企業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建強項目代辦員、人才服務員隊伍,圍繞“專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業”等分行業、分規模召開政銀企對接會,建立銀企合作“綠色通道”,針對龍頭型、發展型、初創型等不同規模的鏈上企業,發行靶向金融產品,推動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堅持上下游延鏈。發揮產業鏈“紅領書記”優勢,牽頭建立開放性黨建合作平臺,整合鏈上人員、技術、陣地、文化等方面資源,梳理鏈上“重點招商企業名錄”,拿出更具針對性、實操性的招引政策、惠企服務,組團開展上下游產業鏈招商,辦好“紅企擎鏈”產業鏈發展論壇,推動以商引商、補鏈延鏈。
(無錫市濱湖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