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指出,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省委要求蘇州在全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走在前、做示范中當好排頭兵。面對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迫切需要全市廣大黨員干部人才闖關奪隘、奮發有為、勇挑大梁。組織部門做人的工作,要始終堅持事業為上,緊緊圍繞現代化建設各項任務,加快鍛造一支高素質黨員干部人才隊伍,不斷凝聚起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蘇州新實踐的磅礴力量。
鍛造干部隊伍骨干力量,在嚴管厚愛、激發干勁上聚力用勁,激勵各級干部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敢為善為、奮發有為。改革開放以來,蘇州的每一次重大轉型跨越,都離不開廣大干部擔當作為。踏上新的征程,我們將堅持新時代好干部標準,全面落實“五抓五強”要求,持續優化干部選育管用工作,旗幟鮮明以組織擔當為敢為善為的干部撐腰鼓勁,激勵廣大干部奮勇爭先、再建新功。
以“優培”提能力。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蘇州工作重要講話精神,開展多層次、全覆蓋、常態化的理論學習,突出加強干部政績觀教育,推動廣大干部以學增智、真抓實干。打造“干將學習節”品牌,開發特色精品課程體系,優化蘇州科技商學院、蘇州干部學院等平臺資源,緊貼發展需求開展專業化培訓,幫助廣大干部增強干事創業本領。
以“嚴選”亮標尺。深入踐行“四個注重選拔、四個堅決不用”要求,對照“五個特別”標準,健全完善干部考察評價機制,全方位、多角度嚴把干部政治關、品行關、能力關、作風關、廉潔關,把政績觀正不正作為選拔干部的重要依據,切實把政治過硬、敢于擔當、實績突出的干部選出來、用起來,確保選出來的干部組織放心、群眾滿意、干部服氣。
以“激勵”強擔當。全面落實省委激勵干部擔當作為若干措施,制定具體工作舉措,推出務實有效的“政策包”,將激勵擔當導向融入干部隊伍建設全過程、各環節,進一步釋放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的強烈信號,引導各級干部勇挑重擔,帶頭推動“四敢”要求轉化為克難奮進的強大動力。
鍛造人才隊伍支撐力量,在深化改革、創新突破上聚力用勁,推動各類人才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脫穎而出、才智涌流。習近平總書記贊許生活在蘇州“很有福氣”。我們將堅持“面向所有人、為了所有人、成就所有人”的理念,大力推動產城人融合發展,形成“以產聚人、以人促產”和“以城留人、以人興城”的良性互動,使各類人才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全面打響“人到蘇州必有為”工作品牌。
做強發展新布局。堅決扛起“寧蘇”人才平臺創建責任,圍繞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的需求,有機嵌入環太湖科創圈、吳淞江科創帶布局功能,加快完善生態、計劃、平臺、服務“ 四位一體”人才工作格局,全力保障蘇州實驗室建設,爭取更多大科學裝置和國家重點實驗室落地,構建高水平創新矩陣,形成廣聚天下英才的“強磁場”。
做優引育大文章。堅持“栽梧桐”和“引鳳凰”兩手抓,緊跟國家重大科技戰略,聚焦“卡脖子”技術清單,一方面緊抓引才聚才的“窗口期”,持續放大“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等平臺效應,著力打造“歸國人才首選城市”;另一方面積極發揮科創載體、龍頭企業等作用,著力組建一批創新聯合體,集聚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快打造一支與現代化建設相匹配的“人才蘇軍”。
做好改革必答題。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重大要求,堅持以改革開路、用改革破題、靠改革提效,大力推進人才政策落實攻堅,有針對性地“打補丁、破梗阻”,切實發揮市場主體作用,不斷提高用人單位在人才評價、項目評審中的話語權,切實掃除體制機制的“攔路虎”,為廣大人才營造“有福氣”的宜居宜業環境。
鍛造黨員隊伍先鋒力量,在提質賦能、分類施策上聚力用勁,引導廣大黨員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爭先示范、爭創一流。蘇州現有61.7萬名黨員,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我們將堅持以發揮作用為目標、以從嚴管理為抓手、以分類施策為方法,多措并舉增強黨員隊伍戰斗力,引導廣大黨員在新時代新征程做示范、當標桿。
提升黨員戰斗力。深化發展黨員“源泉工程”,針對高科技企業多、高知群體集聚的特點,加大從高層次人才中發展黨員的力度,深入開展發展黨員違規違紀問題排查整頓,及時處置不合格黨員。聚焦項目攻堅、科技攻關、基層治理等重大任務,健全黨員作用發揮長效機制,推動廣大黨員主動亮身份、作表率、當先鋒。
建強基層帶頭人。深化基層干部專業化管理,完善全鏈條管理體系,打破地域、身份、資歷、行業等界限,強化基層干部人才隊伍梯隊儲備,持續發現培養一批村(社區)后備人才特別是黨組織書記人選,打造一支政治有定力、發展有能力、為民有情懷的基層骨干隊伍。
加快培育新典型。深入實施基層典型“241”培育計劃,瞄準近期、中期、遠期目標,對標全省“百名示范”“千名領先”標準,聚焦農村、城市社區和兩新等重點領域分類推進,健全日常發現機制,近距離了解工作實績、聽取鄉語口碑,切實把優秀人選挖掘出來,形成各類典型脫穎而出的生動局面,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蘇州新實踐中貢獻智慧和力量。
(蘇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