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農為邦本,本固邦寧。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衡量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質量的一桿標尺。
2008年,我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從一名“新農人”成長為“興農人”。當年總資產915萬元、可支配收入53萬元的牌樓村,如今已成為總資產過億元、年可支配收入超2000萬元的涉農社區標兵。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我們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成立“聚力富農”行動支部,發揮黨員在鄉村產業振興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創評“太倉白蒜”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推動“太倉白蒜”做大做強,在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基礎上,以“機械化”為抓手推動白蒜產能提升;以“產業鏈”為主軸,豐富蒜產品種類,打造黑蒜、糖蒜、蒜醬等白蒜產品“家族”;“線上+線下”拓寬銷路,進一步打響“太倉白蒜”知名度,提升品牌附加值,拓寬居民致富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鄉村振興為民而興、鄉村建設為民而建。作為太倉最大的農民拆遷集中居住區,我們響應“美麗鄉村”建設,組建“凈美家園”行動支部,采取“樹典型、造氛圍、立承諾、勵先進、克難點”五步走策略,社區被評為“江蘇省文明村”。我們將繼續“軟硬兼施”,提升居民“家門口的幸福感”:以黨員為骨干、網格為單位,“訪需求、定目標、抓進度、見成效”,提升公共服務“軟實力”;推進農村道路、健身場地、停車位、充電樁等公共設施建設,鞏固基礎設施“硬實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社區黨組織建成堅強的戰斗堡壘,激勵黨員尤其是青年黨員奮發有為,為鄉村全面振興交上一份“牌樓答卷”。
(太倉市浮橋鎮牌樓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單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