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紙可以承載什么?從“一張白紙”到“履歷豐富”,干部人事檔案這張“紙”,大得可以承載人的一生。2009年,我從區檔案局調入區委組織部,專職從事干部人事檔案工作,從此與這張“紙”結下了不解之緣。
那時,干部檔案室已是“全國干部人事檔案工作先進集體”。作為一名檔案“老兵”,有著15年的工作經歷,面對這份沉甸甸的榮譽,仍禁不住地問自己:“我能做得好嗎?”看到我的擔心,老科長肖志芬熱情地鼓勵、耐心地開導,使我較快適應了新的工作環境。我很慶幸,能遇到這樣一位“師傅”,特別是她傳授的三個詞“真經”:細致、講原則、耐得住寂寞,讓我直到今天仍然受益非淺。

檔案工作的確比較枯燥,除了接待前來辦事的同志,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人在忙活。這看似“索然無味”的工作,我卻做得津津有味,接收、審核、整理、入庫、轉遞……每個環節都一絲不茍,力求符合標準規范。
2015年,我們根據統一部署,開展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這是我參加工作后面臨的最重要的專項任務。700多卷干部檔案、10多萬份檔案資料,還有60多家單位需要業務指導,我和幾位同事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完成了任務。
審核中發現,一位干部參加工作之初做過民辦教師,但檔案中卻沒找到這段經歷的任何證據。這涉及工齡計算等問題,當事人顯得十分著急:“不少人都清楚的一段經歷,直接寫進檔案不就行了嗎?”我們耐心地給他講政策、做解釋,同時一遍遍翻閱資料、一趟趟調查核實,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終于找到佐證材料,解決了這個難題。這位干部也由衷地為檔案專項審核工作豎起了大拇指。

凡事對照條文、死摳細節、不講變通,這些在一些人看來似乎是“鉆牛角尖”,或者“不近人情”,但我始終認為,這些不正是干部人事檔案工作的職責所在,檔案工作者需要堅守的基本品質嗎?
這幾年,干部檔案室充實了幾名年輕人,但我們一直保留著兩樣“老古董”——一臺已有三四十年歷史的鳳凰牌縫紉機,一本1983年出版的《干部檔案筆形編號法》,它們是干部檔案工作的歷史見證。曾經多少個日夜,我們踩著這臺縫紉機,將一本本檔案整理編排,也靠著這本工具書,走進了檔案管理這片保密性、專業性很強的天地。
現在,我自己也帶了“徒弟”。時光流逝,時代進步,但我們的使命不變。平凡的工作必須有人做,默默無聞也不是壞事,在一點一滴的努力中推動事業的進步,同時實現自己的價值,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ㄍ扑]:蘇州市委組織部;來源:蘇州市吳中區委組織部;講述人:蘇州市吳中區委組織部干部教育監督科副科長、電教中心主任韓希)